高血压一二三级怎么分
高血压一二三级有不同的数值标准,以mmHg为单位。通常140-159/90-99,属于一级高血压;160-179/100-109属于二级高血压;大于180/110,属于三级高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的前提下,进行测量,所得出的数值就是自己高血压分级的参考数值。高血压不能放任不管,在数值高,并且伴有头晕、肢体麻木、晕厥等症状时,更要引起重视。高血压等级越高,危险性越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诱发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
2020-12-22
52.18万
血压136/86正常吗
血压136/86属于正常范围,可以不用治疗,但是平时也要做好防护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在饮食、起居、运动方面,要合理安排,避免不良习惯的养成。要定期做血压监测和心血管方面的检查,避免高血压的发生,或是影响其他器官和部位的功能。如果经常性的出现眩晕、头痛、头胀、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等不适,及早就医,查明症状发生的原因,对症治疗。
2020-12-22
49.59万
血压145/85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145/85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吃降压药。正常人的血压高于140毫米汞柱则有高血压的迹象,如果不加以控制,血压可能会持续升高,不仅会出现头晕、恶心、头痛、肢体麻木、视力和听力下降等不适,还可能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影响肾脏功能,危害严重。所以建议这种情况要及早要心血管内科就诊,做好血压测量,并配合心脏彩超、心电图、血管超声等检查,以免血压升高威胁其他器官。
2020-12-22
58.89万
血压128/95正常吗
血压128/95不正常,低压相对偏高,也是高血压的一种。为了避免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应早点到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听从主诊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如果经常性的出现头晕、头胀、肢体麻木、恶心、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还应做一下心脑血管、肾脏功能等方面的检查,避免因为血压升高,给心脏、肝脏、血管等其他器官和部位造成负压,影响身体健康。
2020-12-22
38.61万
心率98左右意味着什么
心率98左右属于正常的数值,对健康没什么影响。一般我们的心率正常值在60—100次/分,但是如果在平静的状态下,心率达到98,则属于心率偏快,这可能是长期熬夜、生活压力大、紧张等情况导致的。如果平时伴有胸闷、心悸、喘不上气等情况,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做心电图等检查,查明病症原因,对症用药,将心率调整到正常范围值,避免影响其它器官的正常功能。
2020-12-22
49.43万
饭后可以测血压吗
饭后是可以测血压的,没有明确的规定哪个时间点测量血压更好,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血压的测量,只是不同的时间测出来的血压数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不管在哪个时间段测量,只要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一般舒张压控制在60—90毫米汞柱之间,收缩压控制在90—140毫米汞柱范围内。在测量血压之前,应保持充足的休息,调整好心情,才能更真实的反馈血压的数值。
2020-12-22
51.37万
血压139/85正常吗
血压139/85,属于正常的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就是合理的。139贴近高压的临界值,很容易出现高血压。为了预防高血压,不要吃多盐、多油,戒掉烟酒,平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 运动,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重要的一点是定期做血压测量,如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恶心、偶尔等不适感,要及早到心血管内科就诊,查明病症出现的原因,对症治疗。
2020-12-22
73.11万
收缩压低于90说明什么
收缩压低于90说明血压偏低,如果长时间保持这个数值,应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积极治疗。低血压不要不当回事,通常会伴随胸闷、乏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适,如果不积极治疗,还可损伤到其它器官,比如脑供血不足、肾脏受损等。低血压一般采用药物治疗,配合日常护理,将血压升高到正常范围内,必要时,配合心脏彩超、心电图、尿常规等检查。
2020-12-22
55.17万
黑白颠倒睡觉会猝死吗
黑白颠倒睡觉会不会猝死要视情况而定,如果白天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夜间工作又很辛苦,长期处于疲惫的状态下,睡眠不够充足,或是睡眠质量不高,对身体的损伤是比较大的,猝死的风险和概率也相对会很高。特别是本身患有心脏病、心肌梗塞、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好不要黑白颠倒睡觉,要保持充足睡眠,并且定期做心电图、血管和心脏彩超等心血管内科的相关检查。
2020-12-22
58.00万
高血压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
高血压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多方面的,要严格遵循。宜食用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禁高盐、多油;宜做舒缓的运动,禁剧烈或是过量的运动;宜充足睡眠,禁过度熬夜,透支身体;宜服用降压药物,禁操之过急,自行用药,或是用药过量;不宜过度肥胖,禁烟酒...听从医生的嘱托,定期测量血压,实时监控,并定期复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
2020-12-22
44.83万

微信扫一扫

查看“贾秋菊”医生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