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久测量一次
69.13万
2020-06-18
对于初期发现的高血压,初期治疗阶段血压不稳定或者是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时候,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如果血压控制稳定以后,可以每周只测一天的血压,早晚各测一次,当然,如果能够坚持每天测是更好的,要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及血压值。 对于精神紧张或者是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家庭血压测量,因为有的时候这一类患者如果发现血压高,会越测越高,越测越焦急,有些甚至要到医院急诊,所以这一类焦虑的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可以定期来医院完善动态血压进行评估。 高血压患者是需要定期随诊的,有些患者把药物吃上去就不管了,认为万事大吉,血压有没有控制达标也并不知道,自己不测,也不来医院,这是不可取的。 对于血压控制好、危险性比较低的患者,建议2~3个月随诊一次,而新发现有高危或很高危的这一类患者,血压未达标或者是身体有不适的患者,可考虑一月,甚至是半月来医院看一次,病情稳定后,血压平稳后,可以延长这种随诊的间隔时间,随诊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带上平时测量血压的血压记录本,以便医生了解血压控制的情况。
02:42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是什么
54.83万
2020-06-18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高血压,是跟年龄相关的一些高血压,其实就是找不到原因的高血压,它是由多种危险因素所决定的,比如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脾气性格等。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继发于其他已明确疾病的一些高血压,比如肾上腺的疾病、肾动脉狭窄等,血压增高是其他疾病所致,两者病因完全不一样的,治疗策略也不一样。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建议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而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要积极寻找病因,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血压,比如肾上腺结节引起的血压,有时候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就可以彻底解决病因,高血压就治愈了,也不需要再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02:59
老年高血压怎么检查
45.79万
2020-06-18
对于新诊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首先医生会前面了解一些情况,包括一些病史,有没有高血压的病史,患病的时间多长,最高的血压是多少,降压治疗药物的情况,有没有坚持服用药物,还有以前是不是患过别的疾病,父母有没有高血压病,有没有阵发性的心慌、面部潮红等临床表现。 还有他的生活方式的情况,比如脂、盐、酒、咖啡、吸烟,以及这些体重的变化等,有时候还要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的情况、生活环境以及有没有精神创伤史。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的常规检查,心电图的检查以外,有时还推荐进行尿白蛋白的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等,如果出现有并发症的时候,可能会进一步做一些针对性的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头部磁共振、活动平板,甚至冠脉造影和冠脉CTA等。
02:00
血压越高危害越大吗
37.37万
2020-06-18
这是肯定的,血压越高肯定危害越大,不同的血压值对身体的危害肯定不一样,但是血压水平并不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有些高血压患者可能除了血压高以外,还可能同时合并了许多其他心血管的危险因素。 判断高血压危险性的时候,血压水平是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但还要根据心血管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的多少,以及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程度,有没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等这些临床的合并症,来进行综合的评估,进行心血管的综合风险分层,进行分层有利于确定什么时候开始降压治疗,如何优化降疗,是不是要联合降压治疗,确立更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进行患者的一些综合血压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老年人本身就是一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的患者在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时候,本身就属于心血管中危以上的人群,需要重视血压的管理。
03:39
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52.48万
2020-06-18
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也是一个重要措施,无论是否服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善都贯穿高血压治疗的整个过程,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仅可以预防或者是延缓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血压。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个,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 第二个,合理的膳食,调整饮食的结构,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植物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摄入的增加,提倡食用植物油,不吃动物油。 第三个,要控制体重,减肥对于血压的控制是很重要的,但是老年人应该也要注意避免过快、过度的减重。 第四个,戒烟,避免吸二手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老年人要注意肠胃盐敏感性的高血压,所以限制钠盐的摄入是很重要的,但也要警惕过度限盐导致的一些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因为老年人也要避免过快、过度的减轻体重,因为过快、过度的减轻体重可影响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衰弱的风险增加,有时候甚至导致晕厥、跌倒,甚至是免疫力降低,发生其他的疾病,比如并发一些感染,最常见是肺部感染。 在调整生活方式的时候,请注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够一口吃成大胖子,也不能一周瘦成闪电,所以避免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03:28
老年人高血压的危害
54.63万
2020-06-18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起病是缓慢的,可能没有临床症状,很多都是偶然发现的,比如家属测量血压的时候,自己测的时候发现的高血压,所以诊断高血压的时候,高血压可能存在一段时间了,导致诊断的延迟。 一部分患者确实很敏感,血压稍微升高一点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主要感觉的不舒服是头晕、头痛、颈部的紧绷感,还有疲劳、心冲等,有些严重的,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情况。高血压病人后期还可以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这是出现一些并发症的时候。 高血压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伤害,高血压主要的表现是对靶器官功能的损害,这些对靶器官损害是悄悄发生的,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功能的障碍。比如高血压主要的危害是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是在血管最表面的一层内膜,健康人的血管内膜是非常完整的,血液中的一些坏胆固醇,即化验单上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很难进入到血管壁的,高血压的时候就会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这些坏的胆固醇就可以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内皮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脑梗死、肾功能损伤主要的发病基础,比如支配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可引起心肌梗死,血压增高的同时,心脏排血的阻力也会增大,久而久之,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最后可以导致心力衰竭。 对于脑部,脑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梗塞,如果血管破裂,可能就会发生脑出血。对于肾脏,肾血管的硬化可以引起肾功能不全,有些甚至发展为要做透析。对于眼底,也可以引起眼底动脉硬化,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于下肢动脉,也可引起外周血管动脉的粥样硬化,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脚部的溃烂、坏死,甚至截肢。 连接心脏最大的血管叫做主动脉,血压严重升高的时候,可能造成主动脉内膜的撕裂,导致一种叫做主动脉夹层的疾病,这种疾病是非常凶险的,死亡率也是很高的,因此,高血压可以说对全身各个器官都有损害。
03:21
老年人在家怎么测量血压
48.49万
2020-06-18
首先就是血压计的选择,推荐使用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并定期校准,每年至少效准一次,不推荐腕式和指套式的血压计,也不推荐水凝柱血压计。 测量血压的时候有一些很重要的注意事项,测前30分钟避免喝茶、酒、咖啡等,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能够激动,测前要先排空小便,不憋尿,测前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取坐位测量上臂的血压,上臂应该与心脏同一个水平,对于不能够坐位的患者,取仰卧位也是可以测量的,上臂也应该放置在心脏的水平。 测量血压的时候要避免身体移动和肢体的活动,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一般长是24cm,宽12cm,肥胖者有时候要使用大规格的气囊袖带。测量血压时袖带的松紧度也要适当,一般以能够插入一个食指为适当。袖带过紧,测的血压值可能会比实际的血压值要低,过松可能血压会偏高,袖带的位置应该距肘窝,即肘关节2~3cm为宜,就是肘上2~3cm。 第一次测量的时候左右手应该都要测量,两次不一致的时候,要选数值比较高的一边,如果两边的血压相差不大于10mmHg,是正常的,如果差别过大,要警惕一些动脉闭塞的可能性,特别是老年人。 每次测量一般要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高压或低压的两次读数相差太大,比如超过5mmHg以上,应该再次测量一次,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老年人还有糖尿病的一些患者,容易出现体位性的低血压的情况,这时候应该加测站立位的血压,就是在卧位改为站立位一分钟以后和三分钟以后再测量,看有没有体位性的低血压。 血压测量看似很简单,其实影响因素也不少,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刚刚提到的这些问题,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02:49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27.08万
2020-06-18
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是密切相关的,存在一种因果关系,有临床的一些研究证实,看病的时候在诊室里测的血压,其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即脑中风,冠心病的事件,心血管病的死亡风险,都是成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都是倍增的,血压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也存在一些因果关系。一些临床的资料显示,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是递增的,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是血压水平关联最密切的两个并发症。 有数据显示,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比值在中国大概是5~8: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是1:1,因此,脑卒中是我们国家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预防脑卒中是我们国家治疗高血压主要的一个目标。
02:45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62.88万
2020-06-18
高血压是一个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它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父母有高血压病史,子女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比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要高一些,但并不是一定会发病。所以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加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要关注血压的水平。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血压的水平,比如高钠、低钾的饮食,超重、肥胖,还有过量的饮酒、长期精神的紧张,精神压力是跟血压密切相关的,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年龄,年龄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还有缺乏体力活动,喜欢静卧、静坐,这些病人都容易患高血压,并且糖尿病、血脂异常也会引起血压的增高。

微信扫一扫

查看“张湘瑜”医生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