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什么情况下泌乳素会高
47.62万
2020-03-28
泌乳素高的原因有功能性、器质性的。 如果是功能性的,有饮食、检查时间的问题,因为饮食和运动后测量泌乳素有可能出现升高,这个时候会建议患者进食后静坐半个小时再抽血,以降低因为运动、饮食导致的误差。 出现泌乳素高很多,这个时候需要专科检查,以排除垂体是否出现泌乳素瘤的症状,如果是微腺瘤,可以做相应的手术或者是药物治疗。
02:14
每个月都会排卵吗
57.85万
2020-03-28
是不是每个月都排卵因人而异。 对于规律月经周期的女性,排卵有可能是很规律的,一般是在月经前14天,月经紊乱的患者甚至不能每个月来一次月经,当然不可能每月排卵,这个时候一般可以通过排卵试纸、超声监测排卵、自行观察阴道分泌物是否处于拉丝状态,去佐证这个月或者这个月经周期有无正常排卵的情况。 如果备孕的患者排卵有障碍,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排卵,有卵泡发育,但是卵泡发育达不到成熟的程度,这个时候建议去辅助生殖中心,请专科大夫针对情况,做促排卵或者相应的有效治疗。
02:16
霉菌性阴炎怎么根治
45.33万
2020-03-28
常见的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还有很多的非特异性的阴道炎,对于这些阴道炎,它各自的临床表现是不太一样的。 对于霉菌性阴道炎,甚至是其他阴道炎,不可能根治,只要有阴道的存在,阴道炎就不可能根治,只能通过自己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就诊态度去对待它,这样会长时间维持阴道微环境的平衡,就是乳酸杆菌的菌群稳定。 增强了阴道微环境的稳定之后,这个环境对致病菌,比如霉菌,还有其他的菌群都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因为乳酸杆菌在阴道微环境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位,所以它的稳定对于阴道微环境有帮助,只要微环境稳定,阴道炎就可能减缓发作。
02:12
霉菌性阴炎严重吗
51.40万
2020-03-28
霉菌性阴道炎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因为是常见,所以只是会导致生活不适,比如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但是并不是很严重,并且也是有方法可以治疗的。 对于反复霉菌性阴道炎发作的患者,可以选择阴道用乳酸杆菌,增加阴道微环境乳酸杆菌的菌群,增强阴道微环境的抵抗力,这样也有利于阴道炎的治疗和阴道微环境的维护,也有利于女性的生殖道健康。
02:13
霉菌性阴炎反复怎么办
66.69万
2020-03-28
女性经常会遇到困扰就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多伴外阴瘙痒,典型的就是白带呈豆腐渣样,就诊进行实验室的检查提示霉菌性阴道炎。单次的治疗通常是有效的,但是随着患者抵抗力减弱、抗生素使用、月经前后特殊时期,霉菌性阴道炎经常会复发。 反复发作的霉菌性阴道炎首先单次治疗又有效,复查以后没有发现菌丝,在月经前后用药,坚持3-6个月,症状会缓解并且得到根治。 对于反复发作的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最好追问一下病史,是否有自己冲洗阴道的习惯,这个习惯对于阴道炎的治疗是极为不合适的,并且对阴道微环境的维护也是不合适的,所以如果患者有阴道冲洗的习惯,建议一定要戒除。
02:01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50.41万
2020-03-28
作为慢性盆腔炎根治是很难的,因为它会随着身体状况有可能复发,并且反复的复发,出现慢性盆腔炎症的非菌性表现。 还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因为疾病反复发作会引导焦虑症,这个时候建议到神经科去会诊,看看神经科的大夫是否能协助治疗,以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焦虑导致症状始终不缓解的情况,当然不要建议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
02:12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70.42万
2020-03-28
慢性盆腔炎主要症状有平时阴道分泌物增多、腰骶痛、下腹痛、坠胀痛。 另外就是既往的超声检查提示盆腔积液,这类患者就诊以后,通过常规的最普通的妇科检查,一做内诊,就会发现宫颈有举痛,宫体有轻压痛,甚至附件有压痛,这类的患者通常就是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如果盆腔炎急性发作,建议同时服用抗生素治疗,然后紧接着中成药治疗。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中成药的治疗是首选,并且疗程相对比较长,在服用中成药的同时,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另外要规律作息,切忌生冷。
02:03
卵泡多大排出
54.18万
2020-03-28
排卵检查一般是月经后一周开始监测卵泡,有无优势卵泡,一般卵泡超过1.6以后,建议隔天做一次超声检测以监测优势卵泡是否比较优质的成长,大概在2.0左右排出,但也不是说一个优质卵泡一定当月会排出,也可能出现卵泡闭锁的情况。 很多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个比较简洁的基础体温测定,通过体温的变化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排卵,什么时候排卵。
02:10
卵巢多囊能治好吗
26.71万
2020-03-28
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原因非常多,主要跟现在的生活压力大、饮食、运动减少都是有关系的,多囊卵巢能治,只能控制它的疾病,通过改善自己的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合理作息,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去缓解症状。一旦出现饮食、糖代谢、酯代谢紊乱或者运动少,有可能症状又加重。

微信扫一扫

查看“蒋丹”医生科普知识

同科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