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7
拔牙后注意事项
42.80万
2019-05-07
拔牙后短时间内感觉不到疼痛,是因为麻醉药物的关系,大约过了三个小时左右,药物会失去作用,这时候伤口开始肿,但不会疼痛,就是感觉不舒服。一般拔牙之后,医生会让患者咬住一个棉球,而这个棉球在拔牙后30分钟内就可以吐出来了。 拔完牙后1-2天,唾液中会有血丝是正常的,可以轻轻吐出,也可以咽下去,避免用水去含漱,避免伤口反复出血,使伤口愈合减慢。 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用牙刷触碰伤口,之后再恢复正常的口腔清洁。 拔牙后数日内轻微疼痛属于正常情况,可适量服用消炎药。尽量避免使用舌或手触摸伤口,以免再次出血。
02:11
什么情况下需要拔除智齿
47.37万
2019-05-07
从预防的角度看,早期拔除阻生智齿可以预防很多由其引起的并发症。 预防第二磨牙牙周及牙槽骨的破坏:下颌阻生智牙的存在,特别是在近中阻生时,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丧失,使有功能的下颌第二磨牙过早松动。 预防龋齿:阻生智齿本身及邻近第二磨牙的远中面皆容易产生龋病。 预防冠周炎:当部分萌出时,阻生智齿的合面常为软组织覆盖,形成盲袋,成为细菌滋生的良好场所,而引起冠周炎。如不拔除阻生齿,冠周炎可反复发作,且有逐年加重,并引起邻近间隙感染的可能。 预防邻牙牙根的吸收:有时阻生智齿的压力,会引起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早期发现及早期处理有助于保存邻牙。 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的发生:如果阻生智牙存在,且滤泡囊亦存在。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变化,但也有发生囊性病变,而成为牙源性囊肿及牙源性肿瘤的可能性。 预防发生疼痛:完全性骨阻生有时也会引起一些不明原因的疼痛。 预防牙列拥挤:有学者认为,智齿对前面的牙有拥挤作用,引起和加重前牙的拥挤。
02:36
智齿一定要拔吗
27.25万
2019-05-07
智齿是我们专业上的第三磨牙,俗称为智齿,一般在17-21岁之间萌出,即成年后萌出。如果位置正确且与对颌牙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则可以保留。但如果为阻生牙或龋坏,形成牙髓炎,则建议拔除。 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软组织、骨或邻牙的阻力等,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可能萌出的牙齿。形成阻生齿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颌骨骨量相对不足,缺乏足够的间隙以容纳全部恒牙。常见的阻生牙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智齿常常会使牙冠周围软组织产生炎症,即智齿冠周炎。这种牙不但无功能反而有害,必须尽早拔除。
01:15
灼口综合征如何预防
60.92万
2019-05-07
灼口综合征在更年期前后女性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 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饮食均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营养状况不良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类、叶酸等。
02:40
灼口综合征有根治方法吗
74.92万
2019-05-07
灼口综合征由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治疗主张全身、局部,中医和西医,生理和心理相结合。 其对症的治疗有:消除局部刺激因素,疼痛明显者可局部应用止痛的药物。 另外一方面可以采取全身治疗,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失眠、抑郁明显者可用谷维素、维生素B等药物,抗抑郁药物也可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或采取认知疗法等心理治疗。中药治疗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成药则可选用加味逍遥丸、坤宝丸等。 其他的治疗,如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包括压力管理、瑜伽、运动、与心理治疗等。
01:17
灼口综合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5.45万
2019-05-07
灼口综合征的发病通常是渐进的,没有已知的促发因素或行为,病因极其复杂。目前认为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局部、系统、精神和神经因素等多种方面。 传统的观点认为精神因素占突出位置。局部因素则包括残根残冠、真菌感染等;全身因素包括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医源性菌群失调、维生素缺乏等。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更倾向于被认为是神经性疼痛的一种形式。
01:23
灼口综合征有什么典型症状吗
44.32万
2019-05-07
灼口综合征的症状多样,烧灼感也会出现在口腔内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是对大多数病人来说,烧灼感通常位于舌尖和舌侧。患者可能会有被热的食物烫过的感觉,也可能会出现酸、苦,或金属味觉,甚至也会感到口干。 临床上有两个典型特征:一个是灼热不适感在清醒时持续存在;另一个是晨起时没有或有少许的烧灼感,症状在白天随着时间推移加重,晚上症状是最重的。
01:09
什么是灼口综合征
76.28万
2019-05-07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又称为舌痛症。该病临床并不少见,在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中发病率高。
01:26
口腔溃疡有特效药吗
66.32万
2019-05-07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浅表性溃疡,大小可以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形,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由于口腔溃疡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无根治的特效方法。其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以减少复发次数,延长间隙期,减轻疼痛,促进愈合。治疗主张全身和局部、中医和西医、生理和心理相结合。

微信扫一扫

查看“张蓉蓉”医生科普知识

同科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