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轻度退行性改变临床指的是腰椎的骨质及其他附属结构发生了生理性的退变,是一种的生理老化现象。
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骨质都会发生生理性的老化引起退行性改变,比如造成腰椎的生理曲度的改变如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等,还包括局部的椎间盘突出、韧带及骨质的硬化、骨赘形成等,严重的腰椎退行性改变还会导致局部神经及脊髓的受压发生严重的病理现象。
当发生了腰椎退行性改变后,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及腰椎X线片及核磁共振等来判断退变的严重程度,以便做出及时的处理,尽量减轻症状。
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以及症状上有很大的区别。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部的肌肉出现了慢性劳损,通常会引起腰部广泛性的疼痛,局部会存在压痛点,主要是进行保守治疗,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指椎间盘突破了纤维环的限制,对神经造成的压迫,不仅会引起腰部疼痛,还会引起下肢麻木、下肢疼痛等症状,在严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养方法如下:1、在日常应当避免月底运动,尤其是腰部的活动,不要过度弯腰,在下蹲时可以先双腿弯曲,然后再进行下蹲,不要直接弯腰。2、要加强腰部的保暖,防止腰部受凉,不要长时间行走,也不要长时间站立,减轻腰椎的负担,过度肥胖的患者还应降低自身的体重。3、在恢复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当多进行腰部肌肉功能锻炼,提升腰椎稳定性,能够避免腰椎间盘突出持续加重。
腰间盘突出在早期时通常会引起明显的腰痛,还伴有轻度的下肢疼痛和麻木,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加重,可能会对神经造成严重压迫,会导致下肢麻木以及下肢疼痛的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在走路时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椎间盘对马尾神经造成了压迫,还会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障碍。因此在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初期症状后,应尽早进行检查和治疗,防止病变持续加重。
腰间盘突出症状主要会造成腰背部疼痛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不适,疼痛一般甾腰背部负重以及受力后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有的患者可能早期只有腰疼而无腿疼,有的患者可能只有下肢放射痛,而无腰疼。
严重的会造成下肢的麻木以及无力等表现,甚至造成二便功能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另外,腰间盘突出会造成腰背部肌肉紧张以及痉挛,并引起腰椎活动受限,长期的腰背部受力以及姿势不良还会引起腰椎侧弯等。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打封闭针。当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在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剧烈的腰部疼痛,当使用其他方法无法改善疼痛的症状时,可以对局部进行封闭治疗,能够快速的减轻疼痛,也能够减轻肌肉紧张,缓解神经受到的压迫。在治疗过程当中,也要加强对腰部的保护,不要过度弯腰,不要长时间站立和久坐,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特别严重,还应当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进行腰椎牵引,通过腰椎牵引能够增大腰椎的间隙,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压迫,还有利于椎间盘部分回钠,不仅能够减轻症状,还能够防止腰椎间盘突出进一步加重,如果腰椎间盘突出处于急性期,应当避免进行腰椎牵引,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使腰椎处于休息状态,在恢复期才可以进行腰椎牵引。在日常也要加强对腰部的保护,避免过度弯腰,不要进行腰部剧烈活动。
导致腰椎疼痛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疾病所导致的腰椎疼痛,应当对腰部进行牵引和制动,并且使用抗炎镇痛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改善不适症状,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疾病持续加重,对于特别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腰椎疼痛为骨质增生所引起,在初始时可使用抗炎镇痛类的药物改善不适症状,如果症状特别严重,还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在病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式上都有区别。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长期着凉或者过度弯腰所引起,会导致腰部出现疼痛,局部会存在压痛,主要是进行保守治疗,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通常为急性外伤或者腰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不仅会引起腰部疼痛,还会引起下肢麻木、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在疼痛的部位上有一定的区别,腰椎间盘突出通常会引起明显的腰部疼痛,而坐骨神经通常会引起屁股周围出现疼痛。两者都有可能会引起下肢的相关症状,比如下肢麻木、下肢放射性疼痛,在严重时还可会导致下肢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在加重以后有可能会压迫到坐骨神经,会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可能为糖尿病、骨质增生等因素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