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3
壶腹癌做什么检查可以查出来
7.02万
2022-09-26
患者实验室检测的异常主要包括生化检查中胆道梗阻时引起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转氨酶可轻度升高。少数病人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再就是血、尿淀粉酶可有一过性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血清学标记物中CEA、CA19-9可升高。影像学的检查异常包括B超可以发现2cm以上的胰腺及壶腹部肿块、胆囊肿大、胆管扩张。同时可观察有无肝脏及腹腔淋巴结肿大。CT、MRI能清楚显示肿瘤部位及与之毗邻器官的关系。 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的病变,造影可显示胆管或胰管的狭窄或扩张,并能进行活检。同时可在胆管内植入支撑管,减轻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可显示胆道的变化,了解胆总管下段的狭窄程度。本病一旦确诊,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如癌肿已侵及门静脉,广泛腹膜后转移,肝转移等不能切除时,则应行内引流术以减轻黄疸;如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姑息性旁路手术。 若发生十二指肠狭窄应行胃空肠吻合术以解除十二指肠梗阻。除此之外,壶腹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生物和免疫治疗效果不肯定,但必要时可考虑适当应用。
02:20
壶腹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36万
2022-09-26
壶腹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多数为持续性,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黄疸进行性加重是疾病晚期的表现。再者就是腹痛,大部分的患者可出现中上腹痛,而且常是首发症状。早期部分病人产生剑突下钝痛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常于进食后、傍晚、夜间或脂餐后加重,但不如胰头癌严重。除此之外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胰液常可见其他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乏力腹泻或脂肪痢灰白大便和体重下降等。由于壶腹癌部分坏死后慢性出血,出现继发性贫血。癌肿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还可以表现为肝、胆囊增大,为胆管梗阻、胆汁淤滞所致,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肝质地硬、光滑,少数病人由于长期黄疸而致胆汁性肝硬化、脾肿大等。
02:31
壶腹癌怎么诊治
25.35万
2022-09-26
壶腹癌属于肠道肿瘤中的一种,发病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第二部份内侧肠壁处。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胰头癌,因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统称为壶腹周围癌。 由于该处肿瘤体积较小时即可引起黄疸故可获得早期诊治且恶性程度低,故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目前该疾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能系该处良性肿瘤恶变所致。
03:10
哪些类型的肠息肉更容易癌变
25.40万
2022-09-26
越大的息肉及腺瘤样息肉癌变风险高,其中绒毛状结构越多,癌变的几率越大。然后就是无蒂的、菜花状或者分叶状的肠息肉更容易发展为恶性肿瘤。除此之外,多发息肉、老龄患者、发现时间越久的腺瘤,均会使癌变风险增加。最后有一种遗传性疾病叫做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可表现为结直肠的多发腺瘤,有高度癌变倾向,需要尽早进行治疗。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和早期诊断肠癌最敏感、最直接有效的一项检查。 在检查中若发现息肉,应该予以内镜下微创切除,切断息肉癌变之路。专家建议,对于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炎性肠病或直系亲属中有肠癌患者的高危人群,以及所有5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均建议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主要包括高危因素问卷、大便隐血实验及肠镜检测,能很好的预防肠癌的发生。如果在肠镜检查中未发现腺瘤,可每隔五年复查肠镜。如果肠镜发现直径大于1厘米,或伴绒毛状结构或伴高级别瘤变的腺瘤,则需要每隔1-3年复查肠镜。在此期间如果再次发现腺瘤,以后需要每隔1-3年复查肠镜,若未见明显复发,可延至3-5年再复查肠镜。如果肠镜发现除上述高危情况之外的腺瘤,癌变的风险会相对减低,则肠镜的复查时间可延长至每隔2-3年。 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肠息肉的认识不够全面,忽略了治疗肠息肉的重要性。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肠息肉,定期复查肠镜。让我们科学防癌,共同保护肠道健康。
03:40
肠息肉和肠癌的关系
26.17万
2022-09-26
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包括肠息肉的定义、症状、病理分类、癌变的影响因素及它的处理,最后说说健康人群怎样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那肠息肉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绝大多数的肠息肉没有明显感觉,临床上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所以常被人忽略,大部分患者是在做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如果肠息肉没有被早期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以及腹痛、腹胀等。许多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其中最常的发生癌变的是腺瘤样息肉,它是最常见的息肉之一,结直肠最多发,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腺瘤样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是肠癌的前身,大部分的肠癌是一步步从腺瘤样息肉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可能需要5-10年。所以通过早期发现,积极处理这些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那是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为肠癌呢?那倒不是,炎性息肉、增生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还有很少见的错构瘤性息肉,癌变概率也很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息肉为表现的肿瘤,需要及时明确性质,尽早治疗。
05:59
十二指肠壶腹癌的诊治
20.23万
2022-04-14
壶腹癌属于肠道肿瘤中的一种,发病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第二部份内侧肠壁处。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胰头癌,因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统称为壶腹周围癌。 由于该处肿瘤体积较小时即可引起黄疸故可获得早期诊治且恶性程度低,故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目前该疾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能系该处良性肿瘤恶变所致。 壶腹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多数为持续性,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黄疸进行性加重是疾病晚期的表现。再者就是腹痛,大部分的患者可出现中上腹痛,而且常是首发症状。早期部分病人产生剑突下钝痛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常于进食后、傍晚、夜间或脂餐后加重,但不如胰头癌严重。除此之外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胰液常可见其他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乏力腹泻或脂肪痢灰白大便和体重下降等。由于壶腹癌部分坏死后慢性出血,出现继发性贫血。癌肿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还可以表现为肝、胆囊增大,为胆管梗阻、胆汁淤滞所致,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肝质地硬、光滑,少数病人由于长期黄疸而致胆汁性肝硬化、脾肿大等。  患者实验室检测的异常主要包括生化检查中胆道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转氨酶可轻度升高。少数病人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再就是血、尿淀粉酶可有一过性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血清学标记物中CEA、CA19-9可升高。影像学的检查异常包括B超可以发现2cm以上的胰腺及壶腹部肿块、胆囊肿大、胆管扩张。同时可观察有无肝脏及腹腔淋巴结肿大。CT、 MRI能清楚显示肿瘤部位及与之毗邻器官的关系。 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的病变,造影可显示胆管或胰管的狭窄或扩张,并能进行活检。同时可在胆管内植入支撑管,减轻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可显示胆道的变化,了解胆总管下段的狭窄程度。本病一旦确诊,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如癌肿已侵及门静脉,广泛腹膜后转移,肝转移等不能切除时,则应行内引流术以减轻黄疸;如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姑息性旁路手术。 若发生十二指肠狭窄应行胃空肠吻合术以解除十二指肠梗阻。除此之外,壶腹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生物和免疫治疗效果不肯定,但必要时可考虑应用。
05:36
肠息肉和肠癌
25.69万
2022-04-14
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包括肠息肉的定义、症状、病理分类、癌变的影响因素及它的处理,最后说说健康人群怎样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那肠息肉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绝大多数的肠息肉没有明显感觉,临床上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所以常被人忽略,大部分患者是在做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如果肠息肉没有被早期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以及腹痛、腹胀等。许多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其中最常的发生癌变的是腺瘤样息肉,它是最常见的息肉之一,结直肠最多发,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腺瘤样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是肠癌的前身,大部分的肠癌是一步步从腺瘤样息肉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可能需要5-10年。所以通过早期发现,积极处理这些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那是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为肠癌呢?那倒不是,炎性息肉、增生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还有很少见的错构瘤性息肉,癌变概率也很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息肉为表现的肿瘤,需要及时明确性质,尽早治疗。
08:50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
72.81万
2021-04-14
大家好,我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唐元媛。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是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治疗难度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癌中之王。 而研究表明,超过80%的肝癌发生,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那慢性乙肝发展到肝癌到底有多远,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将从肝癌的发病及死亡情况、慢性乙肝与肝癌的关系、慢性乙肝的概述,以及肝癌的三级预防,四个方面展开来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下全球肝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2020年全球新发肝癌90万例,居恶性肿瘤的第六位,而肝癌的死亡人数高达83万例,死亡率位居第三。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国家,我国2020年超过41万人新患肝癌,发病率9%,在新发恶性肿瘤中排名第5位,同时肝癌是我国导致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其死亡病例数高达39万例,死亡率为13%。 那既然肝癌这么可怕,那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肝癌呢?目前认为肝癌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的慢性感染、酒精、肥胖、黄曲霉毒素、烟草和糖尿病。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为1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对人类有着明确的致癌作用。有数据显示我国由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癌比例高达84%,因此有些患者悲观的认为,肝癌就是慢性乙肝患者最后的宿命。 那慢性乙肝一定会成为肝癌吗?答案是否定的,慢性乙肝患者不必太过恐慌,肝癌的发生的确与慢性乙肝密切相关,但真正最后患肝癌的只有少数人,肝癌并不是它们的必然归宿。 慢性乙肝到肝硬化再到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虽然听起来很恐怖,但并不是每个患者的必经之路,只有少部分的慢性乙肝患者会最终转变成肝癌,而这个过程需要经历数十年的时间。 那慢性乙肝是怎么演变成肝癌的呢?大量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并不会直接杀伤肝细胞,其主要的致病机制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损伤以及炎症的发生,乙肝病毒持续的复制、免疫应答以及炎症的反复存在,肝细胞持续的受到破坏,使肝组织弥漫性的纤维化,形成假小叶、再生结节,发展成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危及患者的生命。 根据统计,我国作为全球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2020年的感染率大约为5%-10%,仅次于非洲国家,目前现存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得到诊断的只占18%,而在已经确诊的患者中,仅11%得到了规范的治疗,形成了目前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现状。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通过输注感染了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液、或者通过手术器械、针具、注射器等进行传播。 然后就是母婴传播,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母亲通过怀孕、生产、哺乳,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幼儿。然后就是性接触途径,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进行没有保护性措施的性生活后,传染给健康人。 那怎样才能预防肝癌的发生呢?那就主要依靠肝癌的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也就是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乙肝和肝癌的早筛早治。三级预防,即肝癌的综合治疗。 一级预防指的是病因预防,由于超过80%的肝癌发生,与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相关,因此病因预防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乙肝疫苗的接种。通过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也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肝癌发生的几率。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以及高危人群,比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以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病毒感染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恋、以及有多个性伴侣,以及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二级预防中是指乙肝和肝癌的早筛早治。 建议对于已经存在慢性乙肝的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定期的肝功能、甲胎蛋白和彩超的检查。 那么怎样早期识别肝癌呢?肝癌的症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多没有症状,或者是症状没有特异性,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乏力、消瘦、发热以及出血倾向。而肝癌早期没有阳性的体征,晚期可出现肝肿大,或肝区肿块、黄疸、腹水、脾肿大、双下肢水肿等。 肝癌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血清学的检查,包括肝癌的标志物以及肝功能、肝炎的一些感染指标等。最重要的是影像学的检查,对肝癌进行一个定位及定性的诊断,包括胸片、B超、CT、MRI、以及血管造影等。 三级预防就是肝癌的综
02:08
胃癌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些什么
66.66万
2020-04-14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它的背后,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隐藏杀手。胃癌在东亚地区尤其高发,其中,以中国、日本、韩国尤为严重,且死亡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与这些地区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密切相关。那胃癌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我们要避开以下这些食物,腌制食品中的高盐会破坏胃黏膜,而其中防止腐败的亚硝酸盐,更是一种已知的高致癌物,因此要避免食用腌制食品。除此之外,烧烤、油炸、熏制,隔夜剩菜、酒精以及腐坏的食物等,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同时患者的饮食习惯也同样重要,建议三餐按时,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就餐时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保证优质蛋白,如蛋、奶、肉等的合理摄入,保持正常的体重。抗肿瘤治疗是个持久战,持之以恒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微信扫一扫

查看“唐元媛”医生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