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心动过缓是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博动异常变慢的病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临床工作中,心动过缓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中青年。心动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还有些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的症状就诊,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间断出现长时间的停搏。

1心动过缓的症状

心动过缓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还有些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的症状就诊,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间断出现长时间的停搏。

2心动过缓的病因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还可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等。
1.全身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伤寒、甲状腺机能减退、白喉恢复期、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垂体功能减低、高血钾、碱中毒、食管憩室、抑郁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药物性
一些药物像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胍乙啶、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心脏血管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侵及窦房结,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炎症,窦房结动脉的血栓、扩张、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法洛四联症或大血管错位术后,微生物累及心脏,出血进入窦房结,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累及心脏抑制中枢或加速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动过缓的发生。

3心动过缓的预防

心动过缓的防治要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使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如心室率小于40次/min,且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出现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时,要及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止心脑综合征和猝死的发生。
  3、慎用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的药物,对此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过量和误用,对病窦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要禁用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药及明显减慢心率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注意生活和情志的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4心动过缓的治疗

西医治疗
在心动过缓急性发作时,除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停用可减慢心率的药物外,可以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对于心率在每分钟40次或者更慢者,药物提高心率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伴有反复晕厥或晕厥前兆的患者,应置入心脏起搏器。
中医治疗
心动过缓多发于年老体弱、久病过劳者,表现为心肾阳虚,心阳不振,以致脉象迟缓结带、心悸怔仲,胸闷气短。药用人参10克、黄芪20克、细辛10克、附子6克、麻黄6克、麦冬12克、丹参15克、五味子10、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人参、黄芪、附子益气;细辛、麻黄桂枝通阳;丹参活血化瘀;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气。诸药配伍,可收活血生脉、温阳益气之功。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尤其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心跳停搏在3秒以上,或伴一过性眼黑、晕厥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5心动过缓的饮食

1、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
2、宜多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

6心动过缓的日常护理

1、忌辛辣刺激性食品。
2、忌油腻食物。
3、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