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绕颈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脐带绕颈在产科门诊十分常见,约占分娩总数20%~25%。发生原因与脐带过长、胎儿小、羊水过多及胎动频繁有关。多数绕颈1~2周,3周以上少见,文献报道最多达9周。脐带有补偿性伸展,缠绕松弛对胎儿影响不大,缠绕过紧及多圈可影响胎儿血供,有造成胎心改变、围产儿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的风险。实际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不在绕颈周数,而在除去绕颈所剩的脐带长度。如虽只绕1周但相对长度过短,仍可造成惨痛结局。因脐带相对缩短,临产后影响胎先露下降,出现脐疝、子宫内翻、胎盘早剥、脐带断裂并不少见。发生在单羊膜囊双胎时危险更大。

 

1脐带绕颈的症状

脐带绕颈在产科门诊十分常见,约占分娩总数20%~25%。发生原因与脐带过长、胎儿小、羊水过多及胎动频繁有关。多数绕颈1~2周,3周以上少见,文献报道最多达9周。脐带有补偿性伸展,缠绕松弛对胎儿影响不大,缠绕过紧及多圈可影响胎儿血供,有造成胎心改变、围产儿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的风险。实际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不在绕颈周数,而在除去绕颈所剩的脐带长度。如虽只绕1周但相对长度过短,仍可造成惨痛结局。因脐带相对缩短,临产后影响胎先露下降,出现脐疝、子宫内翻、胎盘早剥、脐带断裂并不少见。发生在单羊膜囊双胎时危险更大。

2脐带绕颈的病因

胎宝宝在母体内并不老实,它在空间并不很大的子宫内翻滚打转,经常活动。每个宝宝的特点不同,有的宝宝动作比较轻柔,有的宝宝动作幅度较大,特别喜爱运动。他在妈妈的子宫内活动、游戏,动动胳膊,伸伸腿,又会转个圈,这时有可能会发生脐带缠绕。
脐带绕颈属高危妊娠,随时可引起胎宝宝宫内窘迫。孕末期若脐带有多处缠绕,对于胎宝宝则是非常危险的,缠绕较紧者可影响脐带血流的通过,从而影响到胎宝宝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胎宝宝出现胎心率减慢,严重者可能出现胎宝宝缺氧,甚至胎宝宝死亡。
脐带缠绕,其结果类似于'上吊',对胎儿的影响,与缠绕的周数及松紧度、脐带的长短、羊水量有关。同时还与是否临产有关。临产后,胎头往下分娩,会造成原先缠绕较松的脐带逐渐拉紧。
一般来说,被脐带缠绕一周或脐带搭颈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及压迫程度较轻,是不会发生临床症状的,这种缠绕对母儿危险不大,母亲仍可经阴道将其顺利分娩。即使是脐带绕颈,由于胎头的活动性较小,只要脐带没有被勒紧,通常就不会危害胎儿健康。在孕期,如果发现有脐带缠绕现象,只要胎儿继续在活动,孕妇就不需要太担心。
然而,缠绕周数多及压迫程度重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可导致相对性脐带过短,缠绕得紧,就会影响脐带血流,首先就会影响到胎儿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胎儿出现胎心减慢;严重者,可能出现胎儿缺氧,甚至胎儿死亡,处理较为被动和棘手。

3脐带绕颈的预防

(1)学会数胎动,胎动过多或过少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不正的要做好产前检查;
(3)通过胎心监测和超声检查等间接方法,判断脐带的情况;
(4)不要因惧怕脐带意外而要求剖腹产。
(5) 要注意的就是减少震动,保持睡眠左侧位。

适当运动
运动时要选择动作柔和的项目,如散步、游泳、准妈妈体操等,不宜选择剧烈的运动,也应避免过于喧闹的运动环境。
适当休息
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夜,不能太贪玩,避免过于劳累。
适当胎教
在进行胎教时要选择曲调优美的乐曲,节奏不宜过强,声音不要过大,时间不能过长,次数必须适当。

4脐带绕颈的治疗

1.常规监护

脐带绕颈的监测和正常孕期监护是一致的,不需引起过多恐慌。孕妇同样需要规律产检,学会数胎动,胎动过多或过少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并不提倡孕妇常规听胎心,因为胎心的正常或异常变异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分析,自我听胎心往往引起过多的误会、心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干预。

2.分娩方式

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因为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很高,并不意味着病理情况。加强产程中的监护,合并脐带绕颈的胎儿/新生儿患病率并不会增加。

产前可以通过B超检查胎儿身体上有无脐带压迹确诊,检查缠绕是否影响到胎儿健康,可以通过胎儿电子监护观察胎儿心率的变化,如果出现胎心不规则的减速或变异幅度过大时,就应考虑是脐带受到牵拉、挤压。处理脐带缠绕主要根据产程进展情况以及缠绕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决定。产程刚开始时胎儿已有缺氧表现,应立即剖宫产。到了第二产程才发现异常则应迅速娩出胎儿,娩出时发现脐带缠绕过紧,应立即钳夹,剪断脐带。

3.其他进展

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阻力指标测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优于其阻力指标,可早期发现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状态,在胎儿窘迫发生前作出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脐带绕颈的饮食

1.宜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P含量高的食物。

6脐带绕颈的日常护理

1.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2.忌吃性味寒凉性的食物;
3.忌生食海鲜、没有熟透及易过敏的食物;
4、避免烟酒及过于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