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脑震荡(神经外科)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理至今仍有许多争论。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合并存在,应注意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1脑震荡的症状

     1、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2、近事遗忘,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
  3、其他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
  4、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脑震荡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过去一直认为脑震荡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功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在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上均未发现病变,所表现的一过性脑功能抑制,可能与暴力所引起的脑细胞分子紊乱、神经传导阻滞、脑血液循环调节障碍、中间神经元受损以及中线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等因素有关。近代,据神经系统电生理的研究,认为因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上行性活化系统的功能才是引起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学说还不能满意地解释脑震荡的所有现象,比如有因脑震荡而致死的病例,职业拳师发生慢性脑萎缩损害甚至痴呆,以及业余拳击者亦有脑功能轻度障碍的报道。
(二)发病机制
脑震荡致伤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有的各种学说都不能全面解释所有与脑震荡有关的问题。对脑震荡所表现的伤后短暂性意识障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可能与暴力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冲击、脑中间神经元受损及脑细胞生理代谢紊乱所致的异常放电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认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才是引起意识丧失的关键因素,其依据:
1.以上诸因素皆可引起脑干的直接与间接受损。
2.脑震荡动物实验中发现延髓有线粒体、尼氏体、染色体改变,有的伴溶酶体膜破裂。
3.生物化学研究中,脑震荡病人的脑脊液化验中,乙酰胆碱、钾离子浓度升高,此两种物质浓度升高使神经元突触发生传导阻滞,从而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维持人的觉醒状态,出现意识障碍。
4.临床发现,轻型脑震荡病人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有一半病例有器质性损害。
5.晚近认为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机制相似,只是损伤程度不同,是病理程度不同的连续体,有人将脑震荡归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最轻类型,只不过病变局限、损害更趋于功能性而易于自行修复,因此意识障碍呈一过性。
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暴力作用于头部,可以造成冲击点、对冲部位、延髓及高颈髓的组织学改变。实验观察到,伤后瞬间脑血流增加,但数分钟后脑血流量反而显著减少(约为正常的1/2),半小时后脑血流始恢复正常,颅内压在着力后的瞬间立即升高,数分钟后颅内压即趋下降。脑的大体标本上看不到明显变化。光镜下仅能见到轻度变化,如毛细血管充血,神经元胞体肿大和脑水肿等变化。电镜下观察,在着力部位,脑皮质、延髓和上部颈髓见到神经元的线粒体明显肿胀,轴突肿胀,白质部位有细胞外水肿的改变,提示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这些改变在伤后0.5h可出现,1h后最明显,并多在24h内自然消失。这种病理变化可解释伤后的短暂性脑干症状。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脑震荡后不仅有脑脊液中乙酰胆碱升高,钾离子浓度增加,而且有许多影响轴突传导或脑细胞代谢的酶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继发损害。从新的临床观察中亦发现,轻型脑震荡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半数显示有器质性损害,国外学者采用前瞻性研究,对连续712例GCS15分的轻微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作CT扫描检查,发现有急性损伤病变者占9.6%。

3脑震荡的预防

 头部受到暴力打击后,引起暂时的意识丧失,称为脑震荡。它可单独发生,也可同其他脑损伤如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等合并存在。脑震荡多由外伤引起,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此外,小儿的头部很容易受到外力损伤,并因此引起脑震荡,父母应格外引起注意。婴儿在最初几个月里,各个器官都很纤小柔嫩。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入睡,就用力摇晃摇篮,推拉婴儿车;为了让孩子高兴,把孩子抛得高高的;有的带小婴儿外出,让孩子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等。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做法,可以使孩子头部受到一定程度震动,严重者可引起脑损伤,留有永久性的后遗症。

4脑震荡的治疗

    1、休息及饮食:
  一般应卧床休息一周,自择体位,不过度用脑。对于症状轻微,能早期活动,在活动后又无症状加重者,亦可让其早期下床活动。脑震荡患者症状较轻者可进普食,症状较重者应进低盐易消化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2、对症治疗:
  脑震荡患者对症治疗不可缺少,应着重治疗易于排除的症状,以增强病人可以完全治愈的信心。口服镇静、镇痛药物及脑功能恢复药物,必要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胞二磷胆碱、辅酶A、细胞色素C等。
  3、心理治疗:
  部分患者在发生脑震荡后,有的从此便一直诉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对于这类病例,从伤后意识恢复后,就要避免暗示病人有发生脑震荡后神经官能症的可能。对病员应加强解释,树立信心,多予体贴和鼓励。应诊时切忌草率从事,更不可用轻蔑、嘲讽的态度对待病人。对一些症状顽固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排除颅内外可能被遗漏的病变后,应用暗示疗法。

5脑震荡的饮食

1.低脂肪,低胆固醇奶。
2.食磷和卵磷脂的食物。如鱼、蛋类等,伴有脑水肿时可多供给此类食物。

6脑震荡的日常护理


  1、兴奋性饮食。如酒、咖啡、浓茶等应忌用。
  2、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绿豆、黄瓜、冬瓜、芹菜、荸荠等应忌食。
  3、油腻食物。食后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故应忌食。
  4、辛辣食物。如辣椒、辣油、芥末、韭菜等应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