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尽管心力衰竭在治疗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丹参心衰患者死亡数仍在不断的增加,心力衰竭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重大调整之一。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的病因。临床上左心衰较为常见,尤其是左心衰后继发的右心衰而导致全心衰竭,由于严重的广泛心肌疾病同时波及左右心而发生的全心衰竭者在住医院患者中较为多见。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左心衰竭:

以肺循环淤血以及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表现
1、呼吸困难: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不通程度的呼吸困难,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表现,是左心衰呼吸空难的最严重症状。

2、咳嗽、咳痰、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咳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若支气管粘膜下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3、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慌等,主要是由于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律加快所致。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严重左心衰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少尿甚至可有肾功能不全额相应症状。

右心衰竭: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1、消化道症状: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

2、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

3、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4、颈静脉症: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以及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5、肝脏肿大:肝淤血肿大常伴有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

6、心脏体征: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外,还可因右心室显著增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全心衰竭:

是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竭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竭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长期容量或者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由代偿性最终转化失去代偿。

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是引起心衰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2、心肌炎、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和心肌病都可以导致心力衰竭。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可见继发于甲亢或者加减的心肌等。

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后负荷):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心脏代偿性肥厚,久之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最终失去代偿。

2、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此外,伴有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亢等疾病。心脏容量负荷加重,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功能收缩功能代偿,但当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就会出现失代偿表现。

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出现往往由一些可以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常见的诱因有:感染、心率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的体力消耗或者情绪激动、不当的治疗手段以及原油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等。

3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

1、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避免过劳,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对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节制生育。

3、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合并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

对于以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注意进行以下的预防措施:

1、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少去人群密集之处。

2、适量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多食蔬菜水果,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

4、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4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病因治疗

1、病因治疗:对所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

2、消除诱因: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该积极的预防和选用适当抗感染治疗。潜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也有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诱因,需要注意排查及时给予纠正。

药物治疗

1、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关键部分,是心衰唯一可以控体液潴留的药物,原则上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明显体液潴留时应用。

常用利尿剂有:

(1)髓襻利尿剂,主要药物是速尿furosemide(Lasix),在髓襻抑制钠重吸收,为强效利尿剂。但需要注意低血钾的副作用,应该监测血钾。

(2)噻嗪类(Thiazide):比如氯噻嗪(chlorothiazide),氯噻酮(chlorthalidone)。主要作用在肾脏的远曲小管,抑制钠的重吸收同时可以抑制钾的重吸收。有一定的肾损害,长期服用可以引起糖、脂代谢。

(3)保钾利尿剂(Potassium-sparing diuretics)

大部分的利尿剂都排钾,只有几种利尿剂是保钾的。最常见的就是螺内酯类的保钾利尿剂,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antisterone)。这一类药主要的副作用是电解质紊乱,使用时低钾饮食。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扩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通过降低心衰患者神经-体液代偿性机制的不利影响,改善心室重塑。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咪达普利、赖诺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效应,但没有抑制缓激肽降解作用,故干咳和血管性水肿较为少见。心衰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当引起干咳、血管性水肿的时候可以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作为保钾利尿剂,能阻断醛固酮效应,抑制心血管重塑,改善心衰的远期预后。但必须坚持血钾,近期有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或者高血钾症不宜使用。

3、β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力衰竭代偿性的不利作用。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β受体拮抗剂能减轻症状,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常用的β受体拮抗剂
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4、正性肌力药

(1)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可以显著减轻中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找到了,提高运动耐受量,但对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
(2)非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兴奋剂,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5、扩展血管药

慢性心力衰竭在伴有心绞痛、高血压的患者可以联合用药,但对心脏流出道或者瓣膜狭窄的患者需要禁用。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细胞代谢治疗等。

5慢性心力衰竭的饮食

饮食原则:

低热量饮食,足够的维生素,中等量的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适宜饮食

1、饮食宜低盐。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

2、宜食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牛奶、酸奶、细面条、饼干、面包片等。

3、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马蹄、茭白、百合、黄瓜、丝瓜、柠檬、豆芽等。

6慢性心力衰竭的日常护理

不宜饮食

1、各种咸食和腌制品以及油炸制品均应禁食。如油条、油饼、霉豆腐、香肠、咸肉、腊肉、熏鱼、海鱼、咸蛋、酱菜、皮蛋、豆瓣酱、汽水、啤酒等

2、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3、本病在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虾、海蜇、海带、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