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是乙脑的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乙脑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常见症状:表情淡漠 不自主运动 肠麻痹 痴呆 抽搐 喘息 大小便失禁 呆滞 单瘫 低热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变化,惊厥等。

1.病程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 ①高热:体温持续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高热持续7~10天,轻者短至3~5天,重者可3~4周以上,一般发热越高,热程越长,临床症状越重。 ②意识障碍:患者全身症状加重,且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意识障碍加重,由嗜睡转入昏迷,发生率50%~94%,昏迷愈早,愈深,愈长,病情愈重,持续时间大多1周左右,重症者可达1个月以上。 ③惊厥:发生率40%~60%,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重者惊厥反复发作,甚至肢体强直性痉挛,昏迷程度加深,也可出现锥体束症状及四肢不自主运动。 ④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乙脑的神经系统症状多在病程10天内出现,第2周后就少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常有浅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宾斯基征等可呈阳性,常出现脑膜刺激征,由于病毒毒素侵袭脑血管内皮,脉络丛上皮细胞,蛛网膜和神经束膜的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和变性,乃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如颈强,凯尔尼格征与布鲁津斯基征阳性,重症者有角弓反张,婴幼儿多无脑膜刺激征,但常有前囟隆起,深昏迷者可有膀胱和直肠麻痹(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与自主神经受累有关,昏迷时,除浅反射消失外,尚可有肢体强直性瘫痪,偏瘫较单瘫多见,或全瘫,伴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⑤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率25%~63%,轻度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血压升高,脉搏先加速后减慢,早期神志清楚但表情淡漠,并迅速转入嗜睡,恍惚,烦躁或谵妄,呼吸轻度加深加快,重度脑水肿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反复或持续惊厥,肌张力增高,脉搏转慢,体温升高,意识障碍迅速加深,呈浅昏迷或深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眼球可下沉,出现各种异常呼吸,可进展至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发生脑疝,包括小脑幕裂孔疝(又称颞叶钩回疝)及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前者表现为意识障碍,逐渐发展至深昏迷,病侧瞳孔散大,上眼睑下垂,对侧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阳性;枕骨大孔疝表现为极度躁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或对光反射消失,脉搏缓慢,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但患者常突然发生呼吸停止。 ⑥呼吸衰竭:发生在极重型病例,发生率15%~40%,极重型乙脑因脑实质炎症,缺氧,脑水肿,脑疝,低血钠脑病等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其中以脑实质病变为主要原因,延脑呼吸中枢发生病变时,可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中枢性换气过度,呼吸暂停,潮氏呼吸及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当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停止后,再出现自主呼吸的可能性极小,此外,又可因并发肺炎或在脊髓受侵犯后,引起呼吸肌瘫痪而发生周围性呼吸衰竭。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为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⑦循环衰竭:少数乙脑患者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肢端冰凉并伴有呕吐咖啡色液体,其产生原因多为内脏淤血,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胃肠道渗血,出血;乙脑极期因代谢紊乱,毒素吸收产生血管麻痹;心肌病变产生心功能不全;延脑血管舒缩中枢的损害等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可危及生命,应予重视。 大多数患者经3~10天极期病程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好转,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此时患者体温可在2~5天逐渐下降及恢复正常,意识障碍开始好转,昏迷患者经过短期的精神呆滞或淡漠而渐转清醒,神经系统病理体征逐渐改善而消失,部分患者恢复较慢,需达1~3个月以上,重症患者因脑组织病变重,恢复期症状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多汗,失眠,神志呆滞,反应迟钝,精神及行为异常,失语或者特别多话,吞咽困难,肢体强直性瘫痪或不自主运动出现,癫痫样发作等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大多在半年后能恢复。

(4)后遗症期:后遗症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等,如予积极治疗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昏迷后遗症患者长期卧床,可并发肺炎,褥疮,尿道感染,癫痫样发作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身。 2.婴儿乙脑临床特点 发病时可表现为轻泻,流涕,轻咳,喘息,嗜睡,易惊或哭闹,且惊厥发生率高,无脑膜刺激症者比例高,但常有前囟隆起,脑脊液检查正常者较多,并发症少。 3.老年人乙脑临床特点 60岁以上患者,发病急,均有高热,病情严重,重型及极重型占86.1%及91.7%,出现昏迷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部分伴循环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达66.6%,多并发肺内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肌损害等。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

乙脑病毒感染(35%):

乙脑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直径40nm,核心30nm,成20面体结构,呈球形,电镜下见此病毒含有正链单股RNA大约由10.9kb组成, 乙脑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在胞质内繁殖,对温度,乙醚,氯仿,蛋白酶,胆汁及酸类均敏感,高温100℃ 2 min或56℃ 30min即可灭活,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大,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病毒可在小白鼠脑内传代,在鸡胚,猴肾及Hela细胞中生长及繁殖,在蚊体内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5~30℃,已知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同毒力的乙脑病毒,而且毒力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变化。乙脑病毒的抗原性比较稳定,除株特异性抗原外,还具有一个以上的交叉抗原,在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中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出现交叉反应,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常用于组内各病毒以及乙脑病毒各株的鉴别。

外感暑热疫疠(25%):

另外,根据本病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特点,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暑热疫疠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由于受邪的浅深和个体抗病能力的差异,因而临床反映的病情有轻,重及险恶的区别,暑邪虽属温病范围,但与一般温病的传变规律有所不同,乙脑的发病,尤其是重型病例,来势急剧,有“小儿暑温一经发热,即见猝然惊厥”的特点,因而卫,气,营,血各阶段之间的传变界限有时很难分辨,暑为阳邪,易化火动风(高热抽风),风动生痰(抽风昏迷及痰堵咽喉),痰盛生惊(痰堵气道,促使抽风),故“热”,“痰”,“风”三者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病理转归,临床即出现高热,抽风,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甚则可致正气内损,正不胜邪,而发生“内闭外脱”的危象,暑多夹湿,故早期阶段的某些病例中,由于暑湿郁阻,而见头痛如裹,身热不扬,胸闷呕恶,神萎嗜睡等湿伏热郁的证候,在疾病后期,由于暑邪伤气,伤阻,筋脉失养,或因余热未清,风,痰留阻络道而产生不规则发热,震颤,失语,痴呆,吞咽困难,四肢痉挛性瘫痪等症状,少数重症病例,因在病程中气,阴耗损,脏腑,经络功能未能及时恢复,可留下后遗症。

神经细胞病变(20%):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及坏死,尼氏小体消失,核可溶解,胞质内出现空泡,严重者在脑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软化灶,逐渐形成空腔或有钙质沉着,坏死软化灶可散在脑实质各部位,少数融合成块状,神经细胞病变严重者常不能修复而引起后遗症。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

2)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不不等、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3)消灭蚊虫孳生地,抓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4)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者,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定期作乙脑疫苗接种,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如有瘫痪可能给予按摩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

一、对症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症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对降低病死率和防止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护理:隔离治疗,对昏迷病人,应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护理,定时翻身侧卧,受压部位放置气垫,应用牙垫或开口器,防止舌咬伤。流质饮食,热量每日不低于35-40Cal/kg,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以及清凉饮料和葡萄糖液。  

2、高热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冷敷、冰袋放置、30-4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3、惊厥治疗: (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2)肌肉松弛后即停。

4、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2)给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3)气管切开: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  

(4)应用呼吸兴奋剂: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

(5)应用血管扩张剂:

(6)应用脱水剂: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亦为昏迷,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脑疝,故应及时处理。

(7)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5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饮食

宜: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2、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日常护理

忌 :

1、忌吃腥发的食物,如鲢鱼、菊花菜、鲤鱼;

2、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肉、咸鱼、咸鸡;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豆芽、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