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炎最为常见的一种,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在医学上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发于任何群体,其中以20-30岁为主要病发人群,主要是由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受到损伤引起的慢性炎症,病程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病发时血性腹泻、腹痛、便血、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1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临床表现

1.类型

按临床表现和过程可分4型。

(1)初发型

症状轻重不一,既往无溃结史,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或慢性持续型。

(2)慢性复发型

症状较轻,临床上最多见,治疗后常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复发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较少。在发作期结肠镜检查,有典型的溃结病变,而缓解期检查仅见轻度充血、水肿,黏膜活检为慢性炎症,易误为肠易激综合征。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持续型。

(3)慢性持续型

起病后常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间断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持续数周至数年,其间可有急性发作。本型病变范围较广,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并发症多,急性发作时症状严重,需行手术治疗。

(4)急性暴发型

国内报道较少,约占溃结的2.6%,国外报道占20%。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全身及局部症状均严重,高热、腹泻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贫血、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衰弱消瘦,并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及腹膜炎,常需紧急手术,病死率高。

2.主要症状

①腹泻:溃疡性结肠炎会出现主要症状为腹泻,腹泻也是常见症状,腹泻这个症状常常反复发作,以及会出现持续不愈多多问题,轻微患者腹泻每天2~5次,严重患者每天腹泻20~30次,并且患者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通常为软便,形状为稀糊状、粘液便,粘冻便等,个别病人早期呈腹泄与便秘交替出现。

②腹痛:腹泻这个症状严重的患者伴腹痛,因为痛则泻,泻后痛减,腹痛多以胀痛为主,腹痛位置比较固定,多固定和局限与患者左下腹或左腰腹部,此时患者会出现持续隐痛者,不过轻型多无腹痛。

③出血:出血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轻微患者血混与便中、附于表面,但是严重的患者鲜血下流,还会因为失血导致身体出现休克。

④里急后重:里急后重儿也是属于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疾病患上后身体会出现的症状,还是这个疾病很常见的主要症状。

⑤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为非特异性症状,患者日常表现为厌食、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这些症状均是提示患者是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

3.体征

左下腹或全腹压痛,可扪及降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呈硬管状,并有压痛,有时腹肌紧张,肛诊可发现肛门括约肌痉挛,指套有黏液或血性黏液分泌物,直肠有触痛。有者可触到肝大,此与脂肪肝有关。

 

2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通常分为以下几点:

1、遗传性因素:一直以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该病与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者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体内发现了与此病发病有关的特异性基因的存在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2、感染因素:细菌性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变化非常相像,部分病例的粪便中可以培养出细菌,过往有些此病的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所以我们认为感染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然而虽然经过了研究者多年来反复的研究,尚且以上论证的直接根据。此病的病患中,约有0.5%到8.2%的病人的发病是由菌痢转变而来,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3、大肠内酶的局部因素:肠壁内分泌过多蛋白质分解酶、溶菌酶等,这些蛋白质分解酶、溶菌酶等破坏了肠壁粘液对肠壁的保护作用,从而导致细菌侵入肠壁,肠粘膜坏死。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介导的织损伤也是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某些病原体侵犯肠壁,与大肠上皮细胞存在交叉抗原,因此当机体感染以后,肠壁内病原体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作用的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

5、精神因素:由于精神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随之出现肠道运动亢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肌肉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

结肠溃疡是一种不是致命的、严重的慢性病。正确积极的治疗才能摆脱疾病的困扰。如果发生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希望患者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方式。

3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

 

溃疡性结肠炎预防

1.内科治疗

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内科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目前尚不能使疾病根治,其治疗依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如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和中医中药。近年来内科治疗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肠道内营养即要素饮食的应用;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应用;其他新剂型的应用;免疫抑制药的应用。

(1)一般治疗

①由于本病与胃肠道营养的关系密切,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而营养不良反过来又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近年来无脂无渣的要素饮食已成为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给以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的食物,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发作期给以流汁饮食,严重者应禁食,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治疗,使肠道获得休息。

②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精神过度紧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腹痛或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药物,但大剂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③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等重症或久病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应用蛋白合成激素能改善一般状况,增进食欲,加速溃疡愈合。尤应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有利于病变恢复和改善全身状况。

(2)药物

①磺胺类

首选胃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其中以柳氮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效果最佳。本药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及美沙拉秦,后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对结肠壁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具有消炎作用。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有两种:一种含肠溶包膜,可使药物延迟释放,如美沙拉秦(艾迪莎);另一种为缓释剂型,如美沙拉秦(颇得斯安),其在胃肠道释放呈时间依赖性,从十二指肠开始一直到结肠。无论是控释剂型还是缓释剂型,其结肠内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小肠内药物浓度。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主要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治疗。特别可用于对柳氮磺吡啶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患者。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因此近年来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张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药物灌肠或者栓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明显降低。特别是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栓剂对直肠肛门炎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副作用轻微。

②抗生素

有继发感染者可用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为了避免加重胃肠道症状,一般选择静脉用药。甲硝唑或替硝唑可抑制肠道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认为该药可明显减轻里急后重症状,对有肛周疾病和瘘管的患者疗效明显。每次0.4g,3次/d,口服,疗程3~6个月,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在60%~70%。

③糖皮质激素和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近期疗效较好,有效率可达90%,能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缓解中毒症状。一般适用于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急性发作期或暴发型病例,但并发腹膜炎或有腹腔内脓肿形成者不宜应用。一般可用泼尼松(强的松)40~60mg/d,分3~4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10~15mg/d,通常维持半年左右后停药,为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给以美沙拉秦(5-ASA)口服。暴发型和严重发作期,可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一般前者疗效较佳,用量为25~50U/d;氢化可的松的用量是200~30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40~80mg/d,疗程一般为10~14天,在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以后可口服泼尼松(强的松)等制剂维持。

④免疫调节药

对少数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药。免疫调节药巯嘌呤(6-巯基嘌呤)和硫唑嘌呤均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但发挥作用缓慢,通常在用药3~6个月后出现疗效,但副作用较大。对磺胺药和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谨慎试用。6-巯基嘌呤的用量为1.5mg/(kg·d),分次口服;硫唑嘌呤1.5~2.5mg/(kg·d),分次口服,疗程约1年。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两者剂量应相应减少。环孢素对骨髓无抑制作用,对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多用于皮质激素治疗失败者,初始剂量为2~4mg/(kg·d),静脉持续滴注,或8mg/(kg·d)口服。

⑤其他药物

如色甘酸(色甘酸二钠)可阻止肥大细胞、嗜酸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5-羟色氨、慢反应物质释放,减少抗原-抗体反应,可减轻症状;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异博定)、硝苯地平、桂利嗪等能减少肠道分泌,缓解腹泻;中药小檗碱(黄连素)、苦参、白芨、云南白药、锡类散等做局部治疗有一定疗效。

(3)不同部位或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①溃疡性直肠炎

A.起始治疗:病变局限于直肠,症状多较轻,可采用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栓剂,2~3次/d,或可的松泡沫剂1~2次/d,每次1个栓剂。若出现栓剂不耐受,如下腹不适、直肠激惹,可改用柳氮磺吡啶(偶氮磺胺吡啶)片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2周内常可见效,以后改为维持量。

B.维持治疗:美沙拉秦(5-ASA)栓剂用作长期维持治疗较好,每晚1粒,可减少复发。栓剂不耐受者可用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维持,推荐维持量为柳氮磺吡啶(SASP )2g/d。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

②左半溃疡性结肠炎

起始治疗常用美沙拉秦(5-ASA)灌肠剂,每晚4g,若3~4周后症状无缓解,可增量为早、晚各1次。或加用氢化可的松100mg/100ml灌肠,仍无效或患者难以耐受,可加用或改用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先从小剂量开始,若可耐受则逐渐加量,如柳氮磺吡啶(SASP) 1g/d或美沙拉秦(5-ASA) 1~1.2g/d,逐渐增至柳氮磺吡啶(SASP)4~6g/d或美沙拉秦(5-ASA )4.8g/d。一旦症状缓解,应逐渐减量。维持治疗常用5-ASA灌肠剂,每次4g,每晚1次或每3晚1次,或用SASP 1~2g/d、5-ASA 1.2~2.4g/d口服维持。长期用SASP者,应补充叶酸。

③右半溃疡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

起始治疗常用柳氮磺吡啶(SASP) 4~6g/d或美沙拉秦 2.0~4.8g/d口服,急性发作期可加用美沙拉秦(5-ASA)灌肠剂或皮质类固醇灌肠。一旦症状缓解,应逐渐停用灌肠剂,并将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减至维持量。若无效,可改用泼尼松40~60mg/d口服。注意补充铁剂,亦可适当加止泻剂缓解症状。维持治疗用柳氮磺吡啶(SASP) 1~2g/d,或美沙拉秦(5-ASA)1.2~2.4g/d。

④重型或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

该型患者常有全身症状,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需住院观察治疗。迄今为止的主要治疗药物是皮质类固醇,重症病例还可点滴免疫抑制药或行结肠切除术,主要措施为胃肠外营养以便肠道休息和静脉用皮质类固醇。静脉营养同常规方法,皮质类固醇可用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输注,每8小时1次,或泼尼松龙30mg静脉输注,每12小时1次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16~20mg每8小时静脉输注1次。后两种药物较少有钠潴留和钾丢失的副作用。效果不明显时可联用美沙拉秦(5-ASA)灌肠或氢化可的松灌肠,2次/d,亦可联用抗生素。对皮质类固醇无效者,用小剂量环孢素2mg/(kg·d)持续静滴,可缓解病情,避免紧急结肠切除术,并可适当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此外,有人采用粒细胞吸附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粒细胞吸附疗法指从血中除去粒细胞、单核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等活化的白细胞,从而抑制炎症的疗法。粒细胞吸附器是一种血液滤过器,内部为充填乙酸纤维素的小珠,患者静脉血由此流过后,约60%的活化粒细胞、单核细胞被吸附。该疗法每周1次,每次1h,5次为一疗程,由于这是对症疗法,需定期维持治疗。粒细胞吸附疗法可适用于多种炎症性疾患,其有效率达58.5%,较皮质类固醇疗效44.2%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8.5%,而皮质类固醇达42.9%。

⑤慢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

部分患者对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秦(5-ASA)、皮质类固醇无效,但又不愿手术治疗时,可用硫唑嘌呤治疗,从50mg/d开始,逐渐加量,最大量为2mg/(kg·d)。虽有效率达60%~70%,但起效需3~6个月,因此,常在治疗初期需用泼尼松维持治疗至少2个月才减量。若用巯嘌呤(6-巯基嘌呤)或硫唑嘌呤6个月后仍无效,可改用甲氨蝶呤(氨甲喋呤)2.5mg/周口服,逐渐加量至10~15mg/周,亦可25mg/周肌注。需8~10周才见效。

2.外科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多数经内科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但仍有20%~30%病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而获得根本性治愈。手术适应证包括:内科治疗无效,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营养状态差、丧失劳动力,儿童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者。结肠纤维瘢痕狭窄造成梗阻或失去功能而持续腹泻者。发生或可能发生癌变者。UC暴发性发作或中毒性巨结肠经短时(2~3天)内科治疗无效者。出现急性并发症者,如结肠穿孔或将要穿孔,大量便血。肠外并发症尤其关节炎不断加重者。

近10多年来,由于外科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腹腔镜和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外科治疗有较大发展,在治疗观念上有较多的更新,术后功能不断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方式目前主要包括:回肠、结肠造口术;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但术前应充分估计病情,明确病变范围,合理选用手术方式。

(1)回肠结肠造口术

主要用来治疗中毒性巨结肠、一般情况极差、不能耐受肠段切除的病例。单纯回结肠造口术使扩张结肠减压,待病情好转后行二期肠切除术。但中毒性巨结肠肠壁脆弱,缝合极为困难,所以近期该手术多为一期肠切除术取代。

(2)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此手术适用于直肠未发现病变者,操作简便,术后排便功能好,是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leac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问世前惟一可避免永久回肠造口的手术。但保留的直肠存在疾病复发甚至癌变的可能,故须术后经常随访内镜检查。目前回直肠吻合术临床应用较少。

(3)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

是最彻底最传统的手术。切除了有病变的全部肠管后,虽无病变复发和癌变的后顾之忧,但存在粪便和粪袋处理困难等诸多问题,给患者会带来长期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负担。

(4)IPAA

近年被广泛用于治疗UC、家族性息肉病及某些直肠良性疾病,是较理想的手术。IPAA术是在切除病变的全部直肠黏膜和结肠,防止疾病复发和癌变的基础上,经直肠肌鞘内拉出回肠袋与肛管吻合,保留肛门括约肌和自制排粪功能。盆腔内贮存袋的建立是回肠肛管直接吻合的巨大进步,大大减少了排便次数,从而取代了回肠肛管直接吻合术。

二、预后

国内溃疡性结肠炎以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为多,轻症及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病变只局限于直肠者预后良好。年过60岁或20岁以下者,病情往往较严重,常有并发症,低血钾、低蛋白血症、病变范围又广者,预后差。伴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并不影响预后。并发结肠穿孔或大出血时,预后较差;病程超过10年者,癌变率较高。

 

4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对于症状不是很明显不常出现腹泻腹痛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可进行一般治疗,也就是饮食调理,主要就是要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然后是低脂少渣,患者做好了这几个饮食原则,对轻度的症状还是能很好的缓解的,而中重度的病人则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
另外也可进行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一般就是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素等,如甲硝唑,还有一些中药,治疗效果也不错,不过注意患者在选择这些药物是要明白是各自有其的使用指征的,所以需医生根据病情选用。
最后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是病程较重的,也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的,一般手术适应症有暴发型,难治性溃结;腹腔脓肿;肠瘘与肛瘘;癌变这几种,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手术是最好的疗法。

中医疗法

(一)清化消通法:

病变初期阶段或发作期,患者年轻体强,病情且较重,证见腹痛甚,腹泻频繁,便夹脓血黏液,味极腥臭,伴里急后重或发热,舌苔黄厚脉弦数。大多正邪相持,多因饮食不节,饮食停积,湿浊内着化热,湿热邪毒蕴结,侵蚀肠壁,灼伤肠络,气机不通,而胃气未伤,元气未亏,治宜清热化湿,消导通腑,速速逐邪外出,还肠道清白。方以保和丸健胃消导,顾其胃气(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谷麦芽),除重用连翘外,加葛根、黄连、黄芩、败酱草,此有葛根芩连汤方义,重在清化湿热之邪,达湿清热消之目的。通腑导泻加大黄、槟榔、枳实。对于结肠炎的治疗,有邪必先驱邪,驱邪宜早,驱邪务尽;邪滞日久,胶黏肠壁,用药宜早,以免邪恋伤正;邪盛正未衰,用药宜重,以直达病所,动摇其根本;驱邪之法一般应中病即止。

腹痛乃本病常见症状,加木香、延胡索、白芍药;便血加槐米炭、生地榆炭、金银花炭、三七凉血止血,活血不留瘀;肛门灼热加黄柏。为提高疗效,同时取药白头翁、黄柏、土茯苓、槐花、当归、苦参各10~15g煎成药液200ml,保留灌肠日2次。

(二)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久泻不已,迁延不愈,中宫必虚。脾虚胃弱,运纳失常,湿浊油然而生,故无湿不作泻。《内经》曰:“脾病者,虚则腹痛肠鸣,飧泄不化”。证见脘腹不舒,肠鸣便溏,左下腹隐痛,便夹黏液,一旦情志不悦,烦劳或饮食生冷荤腻之品即可发作加重。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沉。证治原则应虚则补之,方以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白扁豆、砂仁、陈皮、山药、薏苡仁、莲子肉、桔梗、大枣)化裁,以补脾和胃,佐以渗湿为重点。慢性腹泻往往余邪未净而阻遏气机,气机失常又易留邪,故此宿积未净,新邪又生,为此,健脾益胃应参入调气之品是为治本之法,气机通畅则邪无安身之所,一举两得。方中加入木香、升麻、藿梗。理气开郁,升举脾胃清阳之气,辛开苦降,气机升降正常,诸证顿减。纳呆,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神曲。

(三)抑木培土:

久泻常见腹痛且胀,痛胀必有气滞,脾气所虚则肝气易郁,肝愈郁则脾更受制而愈虚,土木两脏之病理相互影响,此为临床最为常见。本法适用于肝用太过或肝气郁结而脾土虚弱,证见临厕腹痛,腹泻常在清晨,大便溏薄或有完谷不化,此乃正值肝气过旺时辄乘脾土之位所引发。方以痛泻要方为主(炒白术、炒白芍药、陈皮、防风),加苏梗、延胡索、鸡内金、意在理气止痛,使食助运。若大便夹杂黏液,便后下坠或大便欲解不尽者,加香连丸(黄连、木香)。

(四)化湿助运:

临证适用于内湿过盛,脾受湿困,脾喜燥而恶湿,证见神疲嗜睡、口甜、口腻、大便溏薄、纳呆、脘胀、舌苔厚腻。

湿邪胶稠,易同它邪结合,寒与湿合,非一般肠腔积滞,虽日泻数次也不能驱之,可谓邪滞黏着肠壁,甚至侵蚀黏膜,筑有巢穴;若与食结则积滞难化,窒碍肠胃,传导失常,加重泄泻;湿蕴日久易化热,化火或煎烁成痰,痰瘀互结,胶着难祛;同时也极易造成上寒下热,上热下寒,寒热交错的复杂症情,因此湿邪非一法可除,宜明察详辨,方不延误施治。

具体方法有:①芳香化湿法:药用藿香、佩兰、草豆蔻、菖蒲。若湿邪中阻,脘胀舌苔厚可用辛开苦降法。②辛苦化湿法:药用黄连,吴茱萸,厚朴,苍术。③苦温燥湿法:适用于湿邪阻于太阴,舌垢腻而灰滑者。药用苏梗、藿梗、龙胆草、吴茱萸、煨草果。④温阳化湿法:本法适用于寒湿阻遏阳气,便溏,畏寒,苔白。药用制附片、炮姜、肉桂、茯苓。以上各法可适当合用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出,因势利导则事半功倍。

(五)温肾暖脾固脱:

脾胃阳气需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腐熟水谷”,进行消化吸收,输布精微于周身;同时,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肾具有约束二便的功能。病旷日久,邪去正虚,脾虚及肾,脾肾阳俱衰,命火不足,釜底无薪,如此循环,既不能腐熟水谷,又关闭不密,于是腹痛肠鸣,大便滑脱不止,畏寒喜暖,腰膝酸软,肢冷神疲,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溃疡性结肠炎多病程久远,虚实夹杂,曲折多变,故临证当四诊合参,遣方用药宜疏导,慎用涩敛;药宜温运,不宜苦寒;兼顾理气,活血化瘀;善后调理,健脾助运,谨守病机,讲求实效,以法统方,不拘一格。

5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

吃什么好

(一)低脂肪、适量蛋白

由于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改变了肠道菌群、较多的抗原易于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参与了UC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日常饮食应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采用低脂肪和适量优质蛋白食物。适量的优质蛋白的摄入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二)高膳食纤维

高膳食纤维饮食有利于恢复肠道正常的菌群,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了大便中不良成分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

但是,当UC处于活动期,尤其是有明显的腹泻及脓血便时,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不应进食过多的膳食纤维,甚至可以暂停一段时间。

(三)高维生素

UC的发生与维生素的缺乏,尤其是VD的缺乏相关,而补充维生素则有利于UC的缓解。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四)清淡易消化

由于UC主要累及全消化道,同时还由于药物的副作用,UC患者的饮食摄入、消化及吸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重UC患者的营养均衡,减少饮食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应给予可口、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

6溃疡性结肠炎的日常护理

(一)粗糙食物

由于UC患者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粗糙的饮食不利于消化及吸收,并且还会因为粗糙的饮食本身及继发的腹泻加重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二)海鲜和牛奶

海鲜和牛奶,尤其是生的海鲜和牛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作为抗原可诱导变态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UC患者消化道黏膜损伤。同时,还由于中国人对海鲜和牛奶等生蛋白不耐受,海鲜和牛奶性的饮食更容易导致UC的复发或病情加重。

(三)刺激性食物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已损伤的消化道黏膜,同时还刺激肠蠕动和黏膜分泌,诱发或加重腹泻,从而诱发或加重UC病情。

(四)油腻食物

由于UC患者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进食油腻的食物将会导致UC患者消化及吸收不良。因此,UC患者不能耐受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