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假近视怎么办
2019-03-19
37.20万
用手机观看
扫一扫即可手机观看视频
视频内容

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不当以及用眼过度等问题而导致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假性近视在验光检查时没有相应的屈光度改变,是可以恢复的。

当孩子确认是假性近视之后,应该让孩子的眼睛多休息,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读书的姿势,不要在躺着、坐车或者走路的时候看书。要关注孩子看书、看电视和电脑的距离和时长,看书的时候距离最好超过30cm,看电视时要注意电视机高度要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该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连续看电视1-1.5个小时之后要休息等等。

展开更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相关推荐
03:29
儿童激发试验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身材矮小,有可能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需要进一步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来明确诊断,激发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

一,请您先至医院急救大楼一楼急诊室分诊台,预约检查的时间,根据预约时间进行检测,抽血地点为急诊室一楼七号注射室。

二,请确定好预约时间,应在孩子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检测,如果您的孩子有身体不适,请重新预约时间。

三,检测当天需携带温白开水,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患儿,前一晚睡前需加餐,保证禁食八小时即可。

四,检查时需每隔半小时抽血一次,第一次抽血后需注射胰岛素,口服左旋多巴药物后才能离开操作台,等待下次抽血,检查期间请勿到处走动,患儿如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请记住开始的时间,每30分钟抽血一次,共5次,勿超时或漏抽,否则将影响试验的结果。

六,疑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不宜做此试验,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癫痫患者禁用,约半数人在服用左旋多巴后,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一般持续约30分钟,多不严重。胰岛素相对左旋多巴而言,不良反应较小,但因其有低血糖的现象,故应再予以试验时多巡视、查看。

七,嘱家长准备患儿喜欢的食物,以及一些含糖的饮料,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如一过性的头晕、胸闷、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可予以口服少量含糖饮料来进行恢复。

八,患儿试验结束后,应进食、休息,待症状缓解后方可离开。

袁娇
主管护师
2021-07-17
50.56万
03:28
10岁儿童脂肪肝怎么减下来

许多脂肪肝患者在得知病情后,是不愿意去医院看病的,他们认为脂肪肝没药可治或不可能治好,还有部分脂肪肝患者长期就诊于多家医院,虽然服用了不少的药物,但脂肪肝却始终没有消退或好转的迹象。

那么脂肪肝真的没法治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单纯性脂肪肝主要是由于肥胖所致,若能积极控制体重,注意饮食和锻炼,肝内的脂肪沉积,可在数月内完全消退。

脂肪性肝炎伴或不伴肝纤维化也是完全可逆性的病变,只是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且需要在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用保肝抗炎的药物,肝病才能完全康复。

脂肪性肝硬化是相对不可逆的病变,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即使到了严重的脂肪性肝炎、晚期肝硬化或者是肝癌阶段,积极的治疗,也可为等待肝移植赢得时间,且可以预防肝移植术后脂肪肝的复发。

由此可见,无论是单纯性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都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即使肝病已经发展至终末期,积极的综合治疗,也能让患者获益,许多脂肪肝患者,治疗后不见好转,恐怕还是治疗不当、治疗时间不够、或者是评价疗效的指标不够合理,比如说,有的仅寄希望于药物而忽视改变生活方式,导致脂肪肝的病因未能去除,治疗时间过短,转氨酶刚刚恢复正常或肝区胀痛消失后就不再治疗,而有的康复后未采取相关的措施预防复发等等。

柳娜
副主任护师
2021-07-17
50.14万
04:01
儿童上吐下泻肚子疼怎么办

小孩上吐下泻、肚子疼痛,为消化道症状,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小孩上吐下泻首先要看什么季节,像秋冬季节最多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与饮食、卫生习惯不良有关,比如喝没有消毒的水,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都会增加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如果是夏天,则考虑是否进食不洁食物,或者是细菌性肠炎等可能。

儿童腹泻时,无论伴或不伴呕吐,如未摄入足够水分,则可迅速出现脱水,若脱水未被及时纠正,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家长们需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有无脱水情况,及其病情严重程度。重点观察孩子大便量,囟门、眼窝的凹陷与否,皮肤的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口唇黏膜是不是干燥,唾液有没有分泌,如果发现有严重脱水表现,需及时就诊,予以积极处理。

我们治疗的原则为调整饮食,合理喂养,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治疗是补液,以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轻中度脱水优先选择口服补液,如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严重呕吐,伴有电解质紊乱者,首选静脉补液。如果呕吐严重时,可暂禁食四到六小时,但不需禁水,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补液和止吐的治疗。如果呕吐频繁或者剧烈,需注意有无肠套叠、肠梗阻等可能,建议及时就诊。

所有重度脱水的患者,有持续呕吐或者电解质紊乱,进食困难的患儿,都应该及时送往医院静脉补液,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请务必做好以下几点,勤洗手,勤消毒,吃熟食,坚持母乳喂养,远离传染源,注意通风以及疫苗接种。

范江花
副主任医师
2021-07-17
47.26万
04:09
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急诊每年都会接诊非常多的婴幼儿意外伤害事件,而家长们要时刻记住要做好预防,发生率比较高的主要是以意外跌倒损伤、误服药物、毒物、食道、气管异物和烧烫伤事件为主,对于这些常见的婴幼儿意外伤害事件,我们应该怎么样预防呢。

一,跌倒损伤的预防,首先,我们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床、沙发、婴儿摇椅、餐椅、尿布台,或者是其他任何有可能从上面掉落下来的地方,在窗户、露台、门廊上和床边,应该安装护栏、挡板和安全防护网。

二,对于误服毒物、药物,首先应该把家里各处细心的检查一遍,把家里的药物,包括大人和小孩的常备药物,上锁管理,并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家里的清洁剂、消毒剂、樟脑丸和其他有危害的物品,在使用完后应及时收好,并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以免孩子误服。对于大一点的幼儿,家长们可以给孩子讲解乱吃东西的危害,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对于食管、气管异物,应将宝宝活动范围内的小异物收好,比如纽扣、硬币、电池、小玩具之类的磁珠。三岁以下的宝宝慎吃坚果、豆类和粘豆食品,比如汤圆、果冻等,在宝宝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跟他嬉戏、打闹,不要逗他大笑,睡觉或走路的时候,嘴里不要含着食物,一旦发生气管异物,应马上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挽救患儿的生命。

四,对于烧烫伤事件,我们不要把热的食物和饮品,放在桌子或台面的边缘处,抱着宝宝的时候,不要同时拿着热的食物或饮品,在做饭的时候,更不能抱着宝宝,在给宝宝洗澡放水的时候,应该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一旦发生烧烫伤,及时按五个步骤处理,冲、脱、浸、盖、送,家庭的正确急救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患儿的伤害。儿童的意外伤害重在预防,所有的家庭都不能疏忽大意,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让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袁娇
主管护师
2021-07-17
18.66万
03:51
儿童远视是怎么回事

说起远视,我们得先从眼球和视力的发育说起,和体格发育一样,孩子在出生以后,眼球也是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一个刚刚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他的眼轴长度也就是我们说的眼球从前到后的直径,大约只有16mm左右,这个时候远处的物体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成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它是一种远视的状态,也称为生理性远视。

正是由于这种生理性远视状态,新生儿期的宝宝仅仅只有光感的视力,等到满月的时候,也才能看清楚眼前20cm左右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眼球不断发育,眼轴像身高一样不断增长,生理性远视会逐渐减少,七到八岁的孩子眼轴的发育,可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视力便能达到1.0的正常标准,这就是眼球的正常发育状态。

如果在眼球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眼球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就像不长身高一样,眼球也处于矮个子,孩子就会呈现出病理性远视状态,如果是中度或者高度的远视眼球,由于视网膜长期不能获得清晰视觉信号的刺激,整个视觉系统,尤其是视皮层的神经细胞,不能得以正常发育,容易形成远视性弱视,需要尽早进行屈光矫正及弱视的治疗。

罗瑜琳
主任医师
2021-07-17
34.35万
04:42
儿童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年当中最闷热的三伏天已经到了,天气热,出汗多,非常容易发生中暑,尤其是儿童,因为体温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对外界温度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相比成年人,孩子更容易发生中暑。当孩子处于高温环境中,最早可能会有口渴、舌干、口唇干、无精打采,看起来有点蔫蔫的轻度中毒表现,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爸爸妈妈忽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中暑的情况。有些还可能会有头晕、神志恍惚、手脚麻木等,有些孩子还可能发生手臂、小腿、大腿等部位的肌肉痉挛,并因此感到疼痛。

当孩子出现面色会异常发红、呼吸急促及脉搏加速,恶心、反胃、呕吐、大汗淋漓、全身没有力气等症状时,为重度中暑表现。此时,孩子的体温可能已经升高,有些严重者体温甚至高达40℃以上,严重者还会发生抽搐、痉挛,甚至癫痫、意识模糊,更为严重的,甚至陷入昏迷等。重症中暑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危及孩子的生命,因此,此时爸妈最需要的就是立即拨打120,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当发现孩子有早期中暑的迹象,我们应该这样做。

第一,迅速把孩子带离高温环境,抱到阴凉处平卧休息。

第二,把孩子衣服松开,或者直接脱去衣服散热。

第三,可以用冷水擦浴,给孩子降温,或者用风扇、空调等辅助降温。

第四,补充适当水分,可以选择含盐的饮品。

第五,必要时一定要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

范江花
副主任医师
2021-07-17
43.74万

微信扫一扫

查看“李英”医生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