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症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伴发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发生在颈椎、腰椎、关节及跟骨等处,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关节病及跟骨骨刺等。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及从事承重、久站、久坐的工作人员,以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脊椎的病变多见。骨质增生的病因迄今未明,多归属于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的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假说甚多,如机械说、机能说、血管障碍、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等。基本认识是在内因基础上,由外因的诱发而导致发病。目前西医采用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理疗及手术治疗,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但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疗法。
骨质增生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骨质增生引起症状也是有区别的。
1.脊髓型骨质增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质骨增生,非常容易导致瘫痪,患者发现骨质增生后出现行走步态艰难,行走笨重,两脚无力,感觉脚底好似踩在棉花上,手无力等。
2.交感神经型骨质增生:容易引起视力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眼睛极度不舒服,眼睑无力,眼窝肿痛,流泪,肢体发凉,体温下降,同时受累头,面,颈部,有发麻或疼症状出现。伴随着耳鸣耳聋等。
3.神经根型骨质增生:主要症状表现为颈后与肩背部,这两个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握力减弱,手指活动不灵,手握不住东西。
4.椎动脉型骨质增生: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晕,有眩晕感,患者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突然肢体麻木,突然摔倒等。
病理学(15%):
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
组织学(10%):
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生物力学和生化改变(35%):
关节软骨的可伸张性、抗压力、抗剪切力及软骨通透性降低。软骨水分增加,过度肿胀,软骨下骨硬化。蛋白聚糖的含量(浓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变,胶原纤维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质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现异常改变。 营养学: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钙。是应力反应的结果。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等有关。
骨质增生日常预防
1、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的运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长期剧烈的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需要运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上佳方法,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骨骼的新陈代谢,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必要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间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 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增生是经过各种原因长期的导致,治疗骨质增生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治疗应该以减轻关节压力负担,避免过度活动、过度劳累原则,护理关节,缓解病变进程。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1.支持治疗:患者要减轻劳动,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多运动;同时也要保证营养的补充,强身健体。
2.对症治疗:由于骨质增生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患者要及时的对症治疗。过于肥胖的患者要进行减肥,减轻关节的负担;症状有过于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镇痛药或者消炎药进行治疗;下肢关节有病变时可用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的负担。晚期的骨质增生患者可以使用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很好的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骨骼功能。
宜 :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 :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