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蜂窝织炎(Cellulitis)是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最常由化脓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儿童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糖尿病溃疡和褥疮溃疡周围的蜂窝织炎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在内的混合感染。

1蜂窝织炎的症状

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急性病人都有高烧,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有的病人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或严重的败血症。

蜂窝织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及面部多见,发生于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复发性蜂窝织炎上述病情反复发作,红斑明显或不明显,也可完全没有,全身症状很轻或没有,但反复肿胀,最后可导致慢性淋巴水肿。

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临床表现由于致病菌不同,毒性不同以及发病部位和其深浅的不同,而有轻重之别,一般病变浅者,患部呈现弥漫性红肿,皮肤紧张而坚实,中央炎症显著,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由葡萄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稠,链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稀,病变位置深者,红肿多不明显,有深部压痛。

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但局部不产生水疱,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慢性蜂窝织炎常呈板样硬化,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疼痛不明显,可见有皮肤萎缩,颇类似硬皮病,好发于踝上部,亦可见于颈,腹或上肢,本型为硬结性蜂窝织炎,较罕见。

2蜂窝织炎的病因

感染

常见病原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亦可由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后者常引起坏疽,较严重,本病亦可为局部化脓性炎症的并发症,或深部化脓灶穿破后所致。

局部外伤

局部外伤,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血运不良,挤压疖肿以及放射疗法均可作为本病诱因,化学物质直接注入皮内也可导致急性蜂窝织炎。

病理变化

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广泛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蜂窝织炎的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4蜂窝织炎的治疗

1.全身疗法

(1)早期要给予足量高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1~1.5g/d静点。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2次静点。口服氟嗪酸0.2g/次,每日2次。也可用先锋V号6g/d静点,或选用抗菌谱较广的头孢类抗生素。一般疗程10~14天,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

(2)补充维生素,如VC、复合维生素B等。

(3)对症处理,给止痛、退烧药,如APC和去痛片等。

2.局部疗法

(1)已化脓者,应切开引流。 

(2)局部湿敷,用50%硫酸镁或生理盐水,然后外用10%鱼石脂软膏包扎。

(3)局部紫外线照射或超短波等物理疗法。

5蜂窝织炎的饮食

1.蜂窝织炎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藕、苹果、香蕉、葡萄、甘蔗、百合等;

2.宜吃清热类食品,如丝瓜、薏米仁、绿豆等;

3.宜吃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6蜂窝织炎的日常护理

1.蜂窝织炎初起及发热期间,忌酒类及辛辣动火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黄鳝、辣椒、胡椒、姜、葱、韭、蒜之类,以免加重病情;

2.恢复期有阴虚症状者,忌食香燥食物.如油炸、炒烩、熏烤食品和芳香调料等,以免耗伤津液;

3.不宜多吃糖,因血糖过高时,可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化脓菌生长繁殖加快,从而易引起疮疖多发;

4.在伤口未完全愈合时,忌食发物,如猪头、公鸡肉等。此外,要注意皮肤与衣被的清洁。预防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