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要累及大动脉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此病可分四型,Ⅰ型病变累及主动脉弓和它的分支;Ⅱ型累及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无主动脉弓;Ⅲ型包括Ⅰ、Ⅱ型的特征;Ⅳ型肺动脉受损。
一、症状
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局部症状体征按受累血管不同,有不同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
二、诊断
急性动脉栓塞具有显著的症状和体征,凡有心脏病史伴有心房纤维 颤动或前述发病原因者,突然出现5“P”特殊征象,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而且可以估计栓塞的部位,下列检查可为确定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①皮肤测温试验:能精确提示变温带的位置。
②超声多普勒检查:能探测肢体主干动脉搏动突然消失的部位,可以准确地诊断出栓塞的位置。
③动脉造影:能了解栓塞部位,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状况,有否有继发性血栓形成等情况,在确定诊断的同时,还应针对引起动脉栓塞的病因作相应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x线,生化和酶学检查等,以利于制订全身治疗的方案。
主要由血栓所造成,此外,空气,脂肪,癌栓以及导管折断等 异物也能成为栓子,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室壁的血栓脱落;人工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
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并脱落等,其中以心源性为最常见,栓子可随直流冲入脑部,内脏和肢体动脉,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在周围动脉栓塞中,下肢较上肢多见,依次为股总动脉,髂总动脉,腘动脉和腹主动分叉部位;在亡肢,依次为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1.多了解此病的相关知识,和医生沟通药物治疗可能导致的副作用。
2.合理饮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需要减少盐、糖的摄入,增加钙的摄入。
3.适当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一.西医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发生在主动脉和(或)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动脉疾病,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失衡有关系。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活动期
(1)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已报告某些病人是有效的,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硫唑嘌呤,分次口服,以上两种药物应用至体温血沉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服。
(2)如有结核或链球菌感染,可予以抗结核或青霉素G治疗。
2、稳定期
(1)血管扩张剂:硝苯地平、烟酸、低分子右旋糖酐。
(2)抗凝治疗:可预防大动脉血栓形成和蔓延,阿司匹林、潘生丁。
(3)介入性治疗:病情稳定半年至1年,病情局限,有严重肢体缺血影响功能或顽固高血压。一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二是手术狭窄动脉外科搭桥。
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系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正气自虚,复感外邪,阻痹血脉而发,关于本病的中医治疗一般有下面几点:
1、活动期
(1)风热痹阻,血瘀脉络
治法:疏风清热,化瘀通痹。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药用羌活、独活、双花、连翘、丹参、红花、当归、生地。
方选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止痛,双花、连翘清热解毒,丹参、红花、当归活血化瘀,生地养阴清热、通血痹,并防诸药辛燥伤阴。热盛者可加入大青叶、板兰根、蒲公英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关节痛甚者加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祛风通络。
(2)热入营血,脉络痹阻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药用玄参、生地、水牛角、银花、生石膏、丹皮、当归、丹参、鸡血藤。
方用玄参、生地、水牛角清热凉血,银花、生石膏清热解毒,丹皮凉血活血,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通脉。
2、稳定期
(1)气虚血弱,瘀血阻络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通脉。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药用黄芪、桂枝、当归、白芍、大枣、赤芍、秦艽、地龙、鸡血藤。
方以黄芪益气通脉,扶正祛邪,桂枝温通血脉,当归、白芍、大枣补血,赤芍、秦艽、地龙、鸡血藤活血通络。气虚明显,四肢乏力较重者可加党参或人参加强益气补虚之效,肢体酸麻者,加桑枝、伸筋草、川芎舒筋通络。
(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炒山栀、杜仲、桑寄生、牛膝、益母草、当归、鸡血藤、夜交藤。
方以天麻、钩藤、石决明、炒山栀平肝潜阳,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肝肾,益母草、当归、鸡血藤活血和血,夜交藤养心安神。阴虚口渴者。加天花粉、麦冬、天冬止渴生津,阴虚阳亢明显,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者可加入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龟板以加强平肝潜阳之力。
(3)阳虚寒凝,脉络痹阻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脉。
方药:阳和汤加减。药用肉桂、干姜、鹿角胶、生地、麻黄、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黄芪。
方以肉桂、干姜壮元阳、祛中寒,使寒去阳回,血脉通畅,鹿角胶、生地补肾填精,暖肝补血,麻黄与桂枝相伍,宣发营卫、温经散寒,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经络,黄芪益气以助血行。肾阳虚甚者,加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温补肾阳,寒盛者,加附片温阳散寒,兼腰膝痛甚者,加川断、杜仲、寄生补肾活血止痛。
茶籽油:茶籽油含有不饱和的氨基酸,有利于血管壁饱和脂肪酸的清除,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促进血管炎的恢复 50g每顿,炒菜食用。
瓜子油:葵花籽提取的油脂,不饱和程度高,营养价值高,有利于机体饱和脂肪酸的代谢。 50g,与菜同炒食用。
茭白:维生素含量高,且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血管壁具有一定的轻刷作用。 200-300g与肉同炒后食用。
糕点:目前我国的糕点一般都含有氢化植物油,对心血管的损伤很大应禁忌。 可自己用花生油制作糕点,可食用。
牛油:不饱和程度高,容易加重心血管的炎症,降低心血管官腔的直径。 换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