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
所属类别:
疾病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性障碍疾病,主要病发于小儿群体,所以在医学上称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由于神经性障碍引起突发的不自主和多发性的抽动症状,伴随着爆发性发声和秽语,病发与性别也有着极大的关系,4-12岁的男性儿童为主要病发群体,要早发现早治疗。

1抽动症的症状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进行障碍疾病,不易被发现,病发时首先从脸部、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出现突发性、不自主、多发性的抽动,肌肉抽动快速且重复,伴随着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脸部症状明显,出现不自觉眨眼、摇头、伸臂、挺胸、斜视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发生语言运动障碍,晚期会出现猴鸣,症状极其不稳定,时缓时重,小儿的精神在紧绷状态,睡眠不足加重,难以入睡。

2抽动症的病因

引起抽动症的原因复杂多样,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与下面的原因有着极大的关系:

1.遗传的原因,这是引起抽动症的重要原因,有家族性遗传史的发病率鼻比普通的患者高。

2.身体原因:由于局部疾病,例如:结膜炎、鼻炎等疾病刺激引起抽动。

3.体质的原因:由于小孩的对人对事情比较新鲜和敏感,容易产生兴趣,要求水准高,有固执倾向。

4.教育原因:由于患者的父母对于患儿的要求过高,患儿压力过大,精神焦虑和紧张,诱发抽动症5.药物的影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等另神经兴奋的药剂。

3抽动症的预防

为预防本病,要避免对任何不良习惯的模仿,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儿童产生焦虑等不良情况。

4抽动症的治疗

一、治疗

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行为疗法

(1)消除诱因:短暂性抽动障碍中,特别是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在行为约见中往往不难寻找出诱因。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游戏机、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因此,寻找诱因并消除它至关重要。

(2)详细分析心理因素:应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致病诱因,然后予以解决。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如各种矛盾的调整,家庭矛盾,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3)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对患儿的父母说明此病的性质,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父母对抽动常常过于担忧,应使父母了解抽动发生的诱因,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学习和活动。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指责和给予过度的关注,因为这样使患儿更紧张,对抽动的控制不利,而是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多数病人经过数月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帮助患儿消除诱因,提供一个良好而又宽松的家庭环境。

采取肌肉松弛疗法、操作性处理法等可望取得良好效果。在患儿接受行为治疗时,要取得患儿与家长的合作,并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以协助治疗。

2.行为矫正 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克服并减少抽动,并且用放松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

3.药物治疗 抽动症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只有当抽动明显地影响患儿的运动和说话,干扰人际关系和课堂学习时,才给予药物治疗,

(1)消除诱因:扁桃腺炎、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鼻炎、上感等有时为儿童抽动症的诱因。因此,首先应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

(2)氟哌啶醇(haloperidol,HAL):可阻断多巴胺受体。剂量0.02~0.05mg/(kg·d),从小量开始口服,0.25mg,2次/d,无效时逐渐加量,直至满意效果,使症状获得控制而无副作用。儿童可达1~6mg/d,本药易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其中以急性肌张力障碍及静坐不能最常见。大剂量应用还可致心肌损伤。为防止锥体外系副作用,可合用安坦或东莨菪碱。

(3)对严重焦虑患儿可加用地西泮(安定)(1.25~2.5mg,2次/d)。

本症在数月内可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部分患儿可迁延数年。

5抽动症的饮食

宜: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6抽动症的日常护理

忌: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