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抗艾滋病治疗后能恢复正常生活吗
74.82万
2020-11-30
艾滋病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现的,当时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治疗,艾滋病被认为是一个超级的绝症,病死率非常高,患者的寿命也很短,一般也不会超过十年。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抗艾滋病的药物不断的推陈出新,目前已经有很多很好的药物用于临床,不仅能够很好的控制艾滋病毒,而且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延长其生存时间,使艾滋病已经变成一个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之一,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艾滋病毒完全可以被控制,不仅不是绝症,患者还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生育健康的孩子,预期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50年以上。 但是由于艾滋病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毒,目前还不能完全根除病毒,所以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服药,那么在服药的过程中间,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或者出现药物耐受使治疗失败等等。 所以患者需要加强服药的依从性,每天按时服药,然后定期到相关的专业机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02:20
艾滋病意外暴露了怎样处理
36.60万
2020-11-30
由于艾滋病现在目前还没有疫苗可用,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除了自我防护好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但是万一暴露了以后该怎么办呢?那比如说职业暴露,像医务人员有皮肤或者黏膜的伤口,首先应该从心向外方向尽量的挤出伤口的污物、血液等等,用生理盐水来清理伤口,再用医用的络合碘,或者是75%的酒精消毒伤口,然后到相关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就诊,根据需要进行基线的HIV抗体的筛查,同时要检测肝肾功能、乙肝状况的这个感染,再口服抗病毒的药物来进行预防。 一般药物服用越早越好,最好不要超过72小时,超过一周以后是不建议用药了,那么超过72小时至一周之内,这个要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是否服药。一般来说,这个服药的周期是28天,那么服药结束以后和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可能要再进行筛查这个HIV的抗体,服药的过程中一般是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少数患者可能有胃肠道的不适、头晕,基本上都可以耐受不需要特殊的处理。 另外,可能还有一个性传播途径和母婴传播的这种情况,可能就直接初筛初步检查,然后进行服药就可以了。
02:45
日常生活中预防艾滋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8.03万
2020-11-30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其实传播途径有三条,第一是性途径,包括同性、异性;第二条是血液途径,包括静脉吸毒、输注血液制品,对机体有损伤的医疗美容等各种有损的操作;第三条是母婴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上述这些行为,基本上就可以预防感染艾滋病。我们通常一般的这种工作的接触,包括共处一室,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卫生间、拥抱、握手等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但是还是要避免共餐、共用餐具、共用牙刷、共用剃须刀等等,因为这些有可能会损伤黏膜导致出血,而被感染。 另外,可能有人担心蚊子叮咬,那艾滋病人以后再叮咬自己会传播艾滋病,其实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证明这个途径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毒在蚊子体内并不能存活和复制。
02:53
感染hiv多久免疫力会下降
42.54万
2020-11-30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主要是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阳性、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等,当然还可以侵犯神经胶质细胞、骨髓等。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也就是我们说的免疫力逐渐下降,最终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者肿瘤等等,病死率很高。 但是免疫力下降的速度因人而异,短的可能就是6-12个月,长的可以达到十多年,平均起来一般是6-8年,这个下降的速度时间的长短可能与感染的途径,是否吸毒、酗酒、抽烟、工作劳累、心里压力大、失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 这段时期我们在临床上称为潜伏期或者无症状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那直至免疫力下降至一定的程度,患者才可能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者是肿瘤,这个时候会危及生命。
02:02
艾滋病抗体阳性就是得了艾滋病吗
62.63万
2020-11-30
是的,艾滋病抗体检测是诊断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诊断HIV感染的金标准,其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实验和确诊实验两步,筛查实验通常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也就是ELISA,化学发光法或者是免疫荧光检测,血清中的HIV病毒的包膜抗体,其灵敏度可以达到99%。 由于现在的试剂灵敏度特别高,偶尔也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因此筛查出抗体有问题的,还需要经过蛋白印迹法,也就是WB这个检测方法来确认,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确诊实验。因为确诊实验它的特异性比较高,需要检测病毒的包膜和核心抗体,而且两者要同时阳性才能够确诊。 但是也有极少部分患者,由于艾滋病毒晚期他的免疫力极低,那么这个时候也可能会出现确诊实验的一个假阴性,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辅助检测艾滋病毒的核酸来明确诊断。因此艾滋病毒抗体阳性,特别是确诊检测是阳性,既可以判定HIV感染或者是患了艾滋病。

微信扫一扫

查看“何艳”医生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