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4
什么是老花眼
53.51万
2020-06-02
老花眼即老视,大部分人大约在40~45岁开始,就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则称为老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内的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也随之减弱,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降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在从事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必须佩戴老花镜才能看清楚。 老视一般的症状表现为哪些呢? 1.近距离看不清,如果在往常习惯的距离读书或者看报,老视者会逐渐觉得吃力,看不清楚小字体,需要将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这点正好与近视患者相反,而且所需的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因为足够的光线既可以增加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又可使视力提高。 3.不能持久的看近处物体,因为本身调节力的减弱,老视者要在接近双眼调节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极易造成眼睛的疲劳,甚至出现眼睛胀痛、流泪、头痛等症状。 老视的发生和发展除了与年龄直接相关以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原先的眼部屈光不正的状况、身高、阅读习惯、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当然,老视并非病理性的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无论屈光状况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 老视的治疗方法,目前有两种: 1.是配戴老花镜矫正; 2.老视者若合并白内障,可考虑手术治疗,植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体。
04:54
做完白内障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55.35万
2020-06-02
1.预防感染,首先一定要按医生的嘱咐规律使用抗菌眼药水,一般使用时间为三周至一个月,切记一定不要私自停用眼药水,眼药水每次滴一滴到眼睛内即可,而且每种眼药水使用时需至少间隔10分钟。因为如果连续使用不同的眼药水,会将上一种眼药水冲刷或者是浓度稀释,从而降低每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一定不要让患者本人点药,因为这样容易造成药物的流失,滴不到眼睛内,因此务必请家属为患者点药。 同时,每次点药时也要悬空滴入眼泪,注意眼药水瓶的出口处不要接触眼球、眼周皮肤和睫毛,严格防止细菌的污染。其次,白内障手术后一个月内必须注意卫生问题,手术眼不能进入灰尘,若遇到风沙天气,尽量避免外出或者可以佩戴密封的护目镜,防止异物进入眼内,洗头、洗脸、洗澡等需要避免脏水、生水进入眼内。 2.为了较好地控制白内障术后的炎症反应,并促进伤口的愈合,术后早期请不要揉眼睛和按压手术眼,白内障手术切口一般较小,密闭性非常好,不需要缝合,如果有外力挤压,容易导致手术切口的开放,细菌进入眼内引起眼内的感染,严重者甚至导致眼球都保不住。 3.术后定期复查,因为白内障术后炎症的控制、伤口的愈合等,通常需要1~3个月的时间,而且在此期间还要根据眼部恢复的情况进行药物的调整。因此白内障术后第一天、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和三个月左右,均需进行复查,期间若有任何明显的眼部不适,应该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复诊。 4.患者一定要注意维护植入人工晶体的稳定性,人工晶体短期在眼睛内是比较不稳定的,术后1~2周内要尽可能的避免咳嗽、提拉重物、剧烈运动、突然低头以及甩头的动作等,三个月后人工晶体才可以在眼睛内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术后一个月内睡觉时尽量平躺,或朝没有做手术的那一侧睡。 5.白内障术后三个月内,在饮食方面应尽量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喝白酒,可适当吃点保护眼睛的食物,白内障手术恢复期通常在1~3个月,为了能有更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对于植入多功能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主动适应人工晶体带来的视觉变化。
04:32
白内障手术全麻还是局麻
44.80万
2020-06-02
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是大多数成年人的白内障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患者在手术全过程都是非常清醒的,而全身麻醉适用于完全不能配合手术的儿童白内障,以及对局部麻醉不适应或自控能力差的成年白内障患者,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是睡着的。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按照经验来建议患者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表面麻醉,就像点眼药水一样,它是通过给眼球表面点麻药的方式进行麻醉,手术前20分钟左右,每间隔5分钟给手术眼睛滴一次麻药,滴3~4次方可开始手术。这种表面麻醉药使用后3~5分钟即起效,麻醉持续的时间为,30~60分钟。在手术过程中偶尔有些眼睛胀的感觉,一般不会有疼痛,手术后的眼睛反应较轻,损伤小,视力恢复迅速,对于大多数患有心血管等全身疾病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2.球后麻醉或者球周麻醉,对于不能在表面麻醉下配合手术,不自主转动眼球,手术时间长的成年白内障患者,可采取在眼球周围或者是眼球后面注射麻醉药物的方式麻醉,注射时间短,患者可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但一般人都能耐受。这种方法维持麻醉的时间比表面麻醉要长,但可能发生一些潜在的危险和并发症,如眼球后出血、眼球胀痛、眼压升高以及眼部组织损伤的可能等。

微信扫一扫

查看“童平”医生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