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足癣多见于成人,男女皆可罹患。往往夏季加重,秋季减轻,若未彻底治疗,常迁延多年。依其皮损表现常可见分为以下3型,但三者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
1.鳞屑水疱型最常见。常于趾间、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及疱疹,聚集或散在,壁厚发亮,有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瘙痒,疱干后脱屑,呈小的领圈状或大片形,不断脱落,不断发生。病情稳定时,常以脱屑表现为主。
2.浸渍糜烂型常见于第四、第五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软,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或蜂窝状基底,可有少许渗液。本型易继发感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等。
3.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根、足跖及其侧缘。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燥。自觉症状轻微。每到冬季,易发生皲裂。本型常发生于病期较长、年龄较长患者。
发病原因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与卫气津液博结。聚而不散,导致皮肤干燥湿润所致。足癣是引角质层厚、皮脂缺乏、汗腺丰富、出汗较多、足部潮湿,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脚盆、毛巾时也易相互感染。
足癣的预防很关键。消除真菌滋生的环境,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就可以有效预防足癣。
1.持脚的清洁与干燥:沐浴时用肥皂将脚清洗干净后擦干。白天上班穿易吸汗的纯棉或棉毛混纺的袜子,尽量穿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鞋。勤洗脚,勤洗鞋袜,保持鞋内的通风干燥。
2.感染源的处理:患病期间,棉袜穿后用热水煮沸15分钟后再清洗,鞋垫要换新,不要抓搔患处皮肤,接触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避免传染手或身体其它部位。
3.防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鞋袜,拖鞋、浴巾、面盆、脚盆等;浴室地面保持清洁干净,不使用公共拖鞋。
一般治疗
1、鳞屑水疱型复方苯甲酸搽剂、复方雷锁辛搽剂,1%~3%益康哇、咪康唑、克霉唑或酮康唑霜等均可酌情选用,外搽,每日2~3次。有时可用10%冰醋酸液浸泡疗法。
2.浸渍糜烂型一般选用比较温和或浓度较低的抗真菌外用制剂,如复方雷锁辛搽剂或上述咪唑类抗真菌霜剂。有时需要加用干燥性粉剂,如足粉。
3.角化过度型一般宜选用抗真菌软膏或霜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咪唑类霜剂或其它抗真菌药物。
不论用何种药物都应耐心坚持治疗1~2个月。如伴发细菌性继发感染或病久继发湿疹样变者均应作相应处理。
手足癣中医治疗
1、取荆芥、防风、白芷、苦参各15克,黄柏、黄连各20克,白鲜皮12克,白矾10克,食醋1000毫升。将诸药放入适宜瓷器内,加入食醋浸泡,密闭浸泡7日后,过滤,取液分装。用棉棒蘸取药液涂抹患处,每日3~5次,7日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2.取狼毒、蛇床子、土荆皮各30克,木鳖子20克,黄连15克,食醋1200毫升,将上述药物浸入食醋中24小时,加入少量清水,文火水煎,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放入盆内,将患处浸泡30分钟,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5剂为一疗程。
3.取白及、石榴皮、苦参、春根皮各35克,艾叶、浮萍各15克,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20克,食醋适量。水煎至药液约1500毫升,过滤后加食醋,浸泡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一剂药可重复使用4次。继发感染者加大黄、黄柏各30克,甘草15克。
4.取川芎、红花、大风子、白矾各12克、冰片6克、皂矾15克,上药加米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用药液浸泡患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一剂可连续使用2天。水疱型加大黄、藿香各10克;糜烂型先将乌贼骨、炉甘石研细末,均匀撒在糜烂面上,待干燥后再给予浸泡。
5.取紫草50克,儿茶、苍耳子、苦参、徐长卿各30克,苍术、黄柏、川椒各20克,蝉蜕、枯矾各15克,上药加水适量,文火煎15分钟,先用淡盐水清洗患处,再以药液浸泡30分钟左右,每剂煎洗2次,早晚各一次,3剂为一疗程。
6.取仙人掌,去刺,捣烂取汁,涂于患处,每日2~3次,5~7天即可痊愈。
7.取斑蝥4个,花椒20克,土槿皮30克,老陈醋1000毫升。将斑蝥、花椒、土槿皮浸入醋中,次日煮沸,用药汁浸泡患肢,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周左右可痊愈。
1.宜吃抗真菌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1.忌吃刺激性的食物;如白酒、辣椒、花椒。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猪油、肥肉、羊油;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