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白血病人口腔溃疡为什么老是好不了
44.30万
2020-03-05
一般的白血病患者容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有以下的几方面原因: 第一,牙龈本身就是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刺激比较多,很容易发生一个慢性感染。假如说白血病患者,没有经过口腔护理及漱口的话,那么他的卫生就比较差,还有个就是牙龈本身有牙龈脓肿、牙龈炎。再加上白血病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就比较差,所以又有合并出血、侵犯等等,就容易发生这个口腔溃疡。 第二个就是白血病本身容易侵犯牙龈,引起牙龈增生、口腔溃疡,也容易导致出血的情况,那么容易增加(患)口腔溃疡的机会。 第三个白血病经过化疗后,那么粒缺病人就感染、发烧,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的损伤,也是导致口腔溃疡的一个因素。 第四,白血病本身免疫功能差,那么有很多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就直接损伤,比如像甲氨蝶呤,还有激素的治疗,也增加了病人的黏膜损伤,同时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从而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所以白血病患者很容易发生口腔溃疡,所以在白血病治疗当中,要进行口腔的护理。
02:04
急性白血病巩固强化治疗的目的
58.44万
2020-03-05
完全缓解以后的患者,虽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已完全消失了,血象及骨髓象已基本上恢复正常,但是这个时候,体内仍然残留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并且在骨髓以外的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那么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就可引起白血病的复发。 由此可见,骨髓及血象达到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有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如果不继续治疗,按照细胞周期倍增时间为5天计算,经过10代倍增即5天,乘以10的话等于50天,那么白细胞数就到达1012个/L,它又会复发。就是相当于说,经过50天以后,白血病又复发了。即使体内仅存一个白血病细胞,经过40代,即5天乘以40等于200天,那么白血病白细胞数达1012个/L,仍能复发。而且残留白血病细胞越多,复发也越快。白血病一旦复发,那么争取第2次缓解的难度就明显增大。而且第2次缓解后,长期缓解生存的可能性也大大下降,因此急性白血病经缓解后,仍然继续巩固强化与维持治疗。
02:24
白血病如何预防感染
49.12万
2020-03-05
因为白血病本身的免疫功能就很差,在整个治疗、化疗之后,病人的白细胞非常低,发生粒缺,粒细胞缺乏,甚至粒无。那么病者这个期间是很容易发生感染,最常见的感染就是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口腔、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和这个腹腔感染。 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容易把病人进行隔离,比如像入住层流病房,单间的层流病房,层流病床,甚至住层流病房进行消毒隔离。进行肛周的、口腔的、尿路的完全的消毒和护理。但有时候病人粒缺很严重的时候,还给予进行抗生素,预防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 这个时候,病人一方面给予一定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保证病人的免疫力,从而达到在病人粒缺恢复期以后,病人的一般情况就达到好转。在达到完全缓解以后,白细胞上升以后,那么就可以解除隔离。
02:18
白血病能治愈吗
30.08万
2020-03-05
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目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本上90%以上可以完全治愈,其它几种类型,比如M2、M4、M5,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非常好的方法去治疗。 但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部分白血病,所以有的化疗之后,如果患者能够达到完全缓解,需要尽快的给这些患者做移植治疗,在临床上获得完全的治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是联合药物化疗的应用,支持治疗的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预防、治疗及危险因素进行的分组治疗。所以说急性白血病不是不治之症,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有治愈的希望。 而对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80-90%的患者仅需吃药即可保持生存,寿命已接近于正常人,其中有10-30%的患者可通过药物获得接近治愈的效果。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目前基本上无法治愈,但是可以长期带病生存,寿命基本上与正常人无异。
02:26
牙龈出血是白血病的症状吗
43.01万
2020-03-05
简单的牙龈出血并不能说就是得了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而白血病的主要症状有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白血病可以引起牙龈出血的,但是引起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最常见的就是牙周病,比如牙周炎、牙结石增多、牙龈炎等,甚至说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可以先看看牙医,控制潜在的疾病,可以使牙龈炎更易治疗,比如修补蛀牙,可以清除慢性刺激性齿龈的根源。 还有就是全身性疾病表现的牙龈出血,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修补蛀牙可以清除慢性刺激齿龈的根源,还有就是全身性疾病表现的牙龈出血,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 如果是由于残根、残冠引起的牙龈出血,应拔除残冠、残根以后镶假牙;如果是制作不良的牙套或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出血,应重新制作牙套或重补牙,多吃蔬菜水果,还有注意饮食清淡。 而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白血病导致的,所以牙龈出血和白血病可能有关系,但是只有极少数的牙龈出血患者,可能是白血病引起的。建议患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看看血常规、凝血功能是否有什么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白血病,而大部分是口腔不清洁导致细菌繁殖,而引起的牙龈炎导致的。所以平时要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牙龈出血情况的出现。
03:33
血友病和白血病区别
33.30万
2020-03-05
血友病它不是白血病,血友病和白血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类疾病。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更多的血。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皮下组织和肌肉内部,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但如果关节反复出血,则可导致滑膜炎、关节炎,造成关节畸形,使关节的功能很难恢复正常,因此很多血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而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烧,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起病非常急骤,在没有得到积极的正确治疗的前提下,生存时间非常短。而血友病的患者,在得到临床上积极的输血等替代治疗的前提下,是不影响患者的生命的。
03:36
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吗
65.83万
2020-03-05
血常规是检查血液病最基本的一项检查,查血常规能不能查出白血病?有可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没有原因,发现白细胞突然增高,这种情况要警惕是不是白血病。 但是不能说绝对是,因为除白血病以外,如果有感染、恶性肿瘤、脱水、用了激素类的药物等,白细胞也可以升高。但是要注意有些白血病可以白细胞不高,甚至低,比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往往白细胞低,不表现为白细胞升高,甚至做血涂片,在显微镜下也不一定看到白血病细胞。所以不能说白细胞不升高就不是白血病,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是不是白血病,不能单纯靠白细胞的高和低,确定白血病或不是白血病。 目前最可靠金标准就是骨髓检查,如果发生白血病,骨髓一定有变化,所以除血常规以外,怀疑是白血病一定要做骨髓检查。 一般在髂骨上棘或髂前下棘旁边做穿刺,抽出一点骨髓液,可以基本明确是不是白血病。要确定是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的话,还要做进一步检查,比如基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等特殊检查,不仅明确是不是白血病,还可以明确是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预后及治疗效果好不好等。因为不同白血病,它的治疗方法不完全一致的,预后结果也不一致。
02:25
斑秃是白血病的前兆吗
46.78万
2020-03-05
经常说的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抑制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边界清楚的斑片状脱发,脱发区域无瘢痕,无炎症反应,属于皮肤性疾病之一。而白血病它就是说造血系统恶性的肿瘤,最常见四大临床表现,是出血、贫血、发热和骨骼疼痛。 除此以外,人体的各个系统都将受到威胁,也就是说白血病会侵犯人体的每个脏器,如脑、肺、肝、脾、肾、睾丸、卵巢等,使每个脏器功能受损。如侵犯肝、脾和淋巴结时,出现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脑和脑膜受到白血病侵犯时,出现头痛、头晕、嗜睡、意识模糊不清,也可出现抽筋、肢体瘫痪、排尿困难。侵犯肾脏也可出现肾功能受损,侵犯睾丸和卵巢时,可出现性功能的异常。 当侵犯头皮时,头颅上面有可能出现软组织包块,或者如果局部出现突发秃头的同时,伴随有贫血、感染、出血、骨骼疼痛等等的时候,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是否为白血病。还有就是白血患者的化疗期间,也会出现脱发等现象。化疗结束之后,头发会自然生长,不要过于担心。
02:19
白血病早期症状
38.70万
2020-03-05
一般白血病是指急性白血病,那么儿童、青少年一般的起病比较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烧、贫血、出血,还有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和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 第一、感染和发烧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烧,发烧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感染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 第二,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女性月经过多可以是首发的症状。 第三,贫血。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老年病人更常见。 第四,骨和关节疼痛。骨和骨膜的白血病浸润引起骨痛,可为肢体和背部弥漫性疼痛,亦可局限于关节痛,常导致行动困难。 第五,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第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重症者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甚至抽搐、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轻者仅诉轻微头痛、头晕。

微信扫一扫

查看“李杰平”医生科普知识